首页 > 汽车销量

08年一汽大发汽车怎么样

2022-11-01 14:25:32来源:   汽车销量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好。
一汽大发是日系车企,日系车一般指在日本或其他地区生产的日系品牌汽车,以高性价比、节油性能、做工精良在全球赢得了很大的市场。
1907年3月,大发汽车以生产和销售内燃机为目的,成立了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1951年更名为大发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丰田公司旗下汽车品牌有哪些

【太平洋汽车网】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丰田公司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丰田旗下包括大发、雷克萨斯、赛恩、丰田、斯巴鲁、日野六个品牌。

1、大发

所谓大发汽车是大坂发动机的简称。1998年,大发汽车公司被丰田收购,成为丰田汽车集团的一员,负责生产小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日本大发汽车DAIHATSU的名字并不是很响,可一提起夏利,则是妇孺皆知。许多人还不知道,夏利这个让国人引以为荣的品牌,其实是源自大发汽车的技术平台。

2、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LEXUS)是日本丰田集团旗下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83年,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北美便超过了奔驰、宝马的销量。雷克萨斯汽车的起源是由于丰田汽车发展到1983年需要再来一次突破,即能否创造出一辆豪华汽车去挑战顶级市场。

3、塞恩

这个塞恩可不是LOL里面的塞恩,塞恩汽车Scion,是全球最年轻的汽车品牌,Scion代表的是个人化汽车时代的来临,透过全新设立的经销体系,每一位车主将有机会体验到Scion精心设计的个人化购车流程,以及买到一部与众不同的个人化Scion汽车。

4、丰田

丰田公司早期以制造纺织机械为主,创始人丰田喜一郎1933年在纺织机械制作所设立汽车部,从而开始了丰田汽车公司制造汽车的历史。二战之后,丰田汽车公司才加快了发展步伐。它们通过引进欧美技术,在美国的汽车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并根据日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著名的丰田生产管理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大大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

5、斯巴鲁

斯巴鲁是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FHI)旗下专业从事汽车制造的一家分公司,成立于1953年,最初主要生产汽车,同时也制造飞机和各种发动机,是生产多种类型、多用途运输设备的制造商。富士重工“斯巴鲁”汽车的标志采用六连星的形式。

6、日野

日野自动车,简称日野汽车或日野,是一家位于日本东京的柴油卡车、公共汽车和其它车辆的制造商。日野在日本的中重型柴油卡车制造领域中占据着领导地位。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李苑丽)

大发/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

文/腾小涛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放眼当下的汽车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品牌与前几十年就大有不同。有些是以前没有的,而部分曾经响当当的品牌却已销声匿迹。

不少汽车品牌成为了几代人的回忆,成了老车迷们的梦想,消失的品牌同样见证了这个发展历程。

昙花一现的美国品牌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高端乘用车市场是日系和德系的天下。不过,一些美国品牌的高端车型也有少量进口。比如,通用公司的庞蒂亚克和奥兹莫尔比。

说到庞蒂亚克这个品牌,相信有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但说到《霹雳游侠》这部美剧,不少老车友依稀还记得剧中那比主角本人更加抢眼的汽车角色KITT,其原型车就是庞蒂亚克的第三代火鸟。

(《霹雳游侠》中的汽车角色KITT)

上世纪80年代,庞蒂亚克火鸟敞篷可以说是国内平行进口车的鼻祖。如今,我们依旧能够在国内看到该车的身影。

该车搭载了3.8L V6发动机,匹配自动挡变速箱,百公里加速5秒,最高车速可超过220km/h,在当时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性能怪兽”。不过,出于当时国内用车环境的特殊性,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在国内明显“水土不服”,庞蒂亚克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庞蒂亚克Trans Sport也曾被引入国内。当时消费者对于这款造型科幻的“面包车”非常新奇,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子弹头”。其实,这款车就是雪佛兰Lumina APV的姊妹车型,当然这款车在奥兹莫尔比品牌上也有其姊妹车型――Silhouette。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款车是当时国内出镜最多的庞蒂亚克车型了。

(雪佛兰Lumina APV)

(奥兹莫尔比 Silhouette)

随着通用汽车开始大力推广平台战略,尤其是像庞蒂亚克这种个性鲜明的品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产品方面,除了大灯、中网、轮毂等外观件外,庞蒂亚克其实与当时的雪佛兰已经一般无二了。在市场定位上,尽管主打年轻概念,庞蒂亚克却没有与雪佛兰完全区隔开,不断下挫的销量也让通用失去了耐心。

2009年,因受次贷危机拖累,通用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仅保留了雪佛兰、别克、GMC和凯迪拉克品牌。庞蒂亚克品牌被通用汽车彻底放弃,那一年,庞蒂亚克的年销量仅为151,818辆。

奥兹莫尔比的发展与庞蒂亚克颇为相似,它们都曾是美式肌肉车的代表。

不幸的是,石油危机中止了奥兹莫比尔一路风光的坦途,其销售业绩从80年代中期开始逐年下滑。为挽救奥兹莫比尔,通用汽车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耗资超过30亿美元,但依旧收效甚微。2000年12月12日,通用宣布奥兹莫比尔退出历史舞台。

说起来,奥兹莫尔比在国内的名头甚至还不如庞蒂亚克来得响亮。该品牌的车型仅在上世纪90年代有过少量进口,随后便销声匿迹。

(奥兹莫比尔98)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当年北京第一家麦当劳在王府井开业时,停在门口的奥兹莫比尔98和短剑(Cutlass)这两款撑门面的轿车了。

(奥兹莫比尔短剑Cutlass Supreme Diesel)

除此之外,福特公司的水星品牌以及克莱斯勒的顺风品牌都曾少量进口销售。进入21世纪,以上两个品牌也都在新规划中被裁减掉了。

对于美系品牌来说,它们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晚,但产品属性和我国具体国情相差甚远。不过,这对于日后别克、雪佛兰等品牌的入华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

有缘无份的欧洲品牌

实际上,欧洲品牌汽车的产品力还是蛮强的。如果说它们有什么缺点的话,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品牌的市场有限。

199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购入了萨博(SAAB)汽车公司50%的股份,成为最大的控股公司。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瑞典萨博(SAAB)品牌第一次亮相神州大地。

(萨博SAAB 9-3)

当时,国内的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北欧品牌的魅力。要知道涡轮增压、发动机直喷技术、ABS防抱死、安全气囊、牵引力控制系统这些奠定了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技术皆出自萨博(SAAB)之手。

2004年12月18日,北京首家萨博(SAAB)品牌专营店开业。其中,萨博(SAAB) 9-3运动型轿车Vector和Arc两款的价格分别是46万和44.8万元,萨博(SAAB) 9-5轿车Aero和Arc两款的零售价是48万和56万元。

这样的售价放到现在,其主要竞争对手瞄准的是宝马、奔驰以及奥迪,可见萨博(SAAB)对于自家产品的品质是高度自信的。

可惜好景不长,痴迷于赚钱的通用与认真造车搞技术的萨博(SAAB)注定不和,二者分道扬镳也成为了必然。在一意孤行推出9-5车型后,通用关停了萨博(SAAB)的生产工厂。至此,9-3和9-5车型也成为萨博(SAAB)在中国正式销售过的两款车型,国内车迷对该品牌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这两款车型上。

(萨博SAAB 9-5)

2010年,在萨博(SAAB)被世爵收购后,曾一度高调宣布重返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并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达到5,000辆的年均销量。

实际上,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萨博(SAAB)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2008年,其业绩最好时全年销量也只有800多辆。2009年,受出售事件影响,萨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出现大幅下滑。这不仅和宝马、奥迪等大众化高档品牌差距甚远,与同为小众路线的路虎相比,也难以望其项背。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萨博(SAAB)的回归计划并没有成功。北汽则花费2亿美元从萨博(SAAB)手上买下了9-3和9-5车型的相关技术和生产线,借机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绅宝。

2012年6月14日,瑞典国家动车公司(简称“NEVS”)正式收购萨博部分资产,主要专注于电动车制造。2019年1月15日,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健康(HK.0708)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9.3亿美元,并购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之51%的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

多次的破产、转手出售把萨博那份独一无二的造车理念与个性都给打磨殆尽,只剩下一具空壳。曾经名噪一时的豪华品牌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确实让人唏嘘。

除了萨博(SAAB)品牌外,意大利的蓝旗亚(Lancia)也曾通过相关经销商短暂进口,旗下的Thema和K车型都曾被引入国内。

(蓝旗亚K 2.4)

2000年初,一辆蓝旗亚K轿车的售价是45万元人民币。尽管该车是一款性能均衡的中档轿车,但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太低。与价格相差不大的阿尔法.罗米欧156、新甲壳虫相比,蓝旗亚K缺少鲜明的个性,再加上受一汽-大众奥迪A6的冲击,蓝旗亚K轿车的销量微乎其微。同时,蓝旗亚Thema车型的境遇与K轿车相似。随着蓝旗亚(Lancia)品牌经销商退出大陆市场,该品牌旗下车型也从国内消失殆尽。

(2011款 蓝旗亚Thema)

2013年,蓝旗亚(Lancia)全年共生产5.7万辆新车,其中大部分是Ypsilon车型,基本上都在意大利本土销售。2014年后,蓝旗亚(Lancia)品牌逐步从欧洲市场淡出,新车也仅供应意大利市场。曾经赛车场上叱咤风云的勇士,至此没落。

(2015款 蓝旗亚 Ypsilon)

鲜有退出的日韩品牌

相比美国和欧洲的车企,日韩汽车品牌可以说是相当倔强的。在几十年间,也仅有大发和大宇等极少数品牌“逃离”中国市场。

日本大发汽车以生产经济适用的小型车辆为主,这一点与铃木品牌颇为相似。

1986年,天津汽车集团以技术转让方式,引进日本丰田旗下大发汽车公司的Cha-rade轿车生产、制造技术。当年,以“全散装件”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两厢式轿车驶下生产线,填补了我国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空白。

(夏利原型车――大发Charade)

夏利轿车一炮打响,成为长期占据我国经济型车市场霸主地位的车型。投产20年来,夏利轿车总产量累计达154万辆,市场保有量超过100万辆。不过,此时的大发只能算是“技术入市”,而品牌并未真正进入中国市场。

2003年,大发汽车和一汽华利(天津)汽车有限公司签署特锐(TERIOS)SUV车型的技术许可合同,以DARIO(达路)品牌在天津进行生产,通过一汽丰田销售网络进行销售。但由于定价偏高等原因,特锐这款小型SUV却在中国市场惨遭“滑铁卢”。2005年前8个月,特锐的销量仅为252辆。无奈之下,丰田决定将该车型停产。

(大发 特锐TERIOS?SUV)

尽管特锐SUV在国内市场的失利与大发汽车没有直接关系,但失利无疑会对大发品牌产生不利影响,这显然也是大发的决策者们不愿看到的。

2005年年底,日本大发汽车工业株式会社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在吉林省吉林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生产销售大发旗下的小型多功能乘用车――大发森雅。几年后,大发汽车再次退出中国市场。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销售达不到预期。随后,大发森雅项目更名,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一汽森雅。

(大发森雅)

至此,大发汽车彻底与中国市场绝缘。在此期间,大发还曾想再次重返中国市场并推出一款小型SUV,但随后也就没了消息。

相比大发汽车,上世纪90年代初,则是韩系车大举攻占中国市场的黄金时期,大宇汽车也趁势随现代集团一同进入国内。

1990年,大宇汽车向北京亚运会捐赠了150辆轿车,其中就包括赛手(Racer)车型。亚运会闭幕后,一部分赛手(Racer)便作为出租车继续使用。但由于数量较少,这些大宇出租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大宇赛手Racer)

大宇赛手(Racer)的原型车为1984年诞生的欧宝Kadett。尽管赛手(Racer)的名字很动感,但它跟运动汽车并无太大关联。该车搭载1.5升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5Ps(55kW),最大扭矩117N・m,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家用车。除此之外,该车还拥有一款GTI车型。通过调教后,1.5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88Ps(65kW),最大扭矩127N・m。

大宇汽车借捐赠之名,为其后续车型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北京亚运会结束之后,大宇王子(Prince)中型轿车登陆中国市场。该车多搭载2.0L发动机,以黑色涂装为主,仅在车尾可见“DAEWOO”铭牌。除了作为公务车之外,一部分还曾作为出租车所使用,但相比同时期其他进口出租车,王子(Prince)出租车的数量可谓少之又少,再加上其市场竞争力有限,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与大宇王子(Prince)一同引入的还有一款尺寸略小,但造型更动感的大宇贵族(Espero),其隐藏式的进气格栅和贯穿式尾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前者处境类似,进口到中国的大宇贵族(Espero)几乎全部为2.0L发动机车型,除了作为公务车及私家车之外,一部分还被当做出租车所使用。由于品牌认知度不足,加之车身极容易锈蚀等原因,大宇贵族(Espero)在国内的使用寿命则较为短暂。

随着“面的”和夏利等国产车型的大举“反攻”,本身销量不佳的大宇汽车更是雪上加霜。不久之后,根据通用汽车的指示,大宇汽车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

颇具情怀的东欧品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东欧汽车在中国的进口车数量上位居第一。如今,东欧品牌在中国的表现可以用全军覆没来形容。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到的东欧品牌就只有大众集团旗下的斯柯达了。

前苏联GAZ汽车厂(即嘎斯汽车厂)脱胎于福特卢吉汽车厂。以福特这个汽车制造厂为依托,前苏联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噪一时的汽车品牌:GAZ-嘎斯汽车。

可能大家对于最早的一批以福特A级中型车为蓝本设计而来的嘎斯A级轿车比较陌生,但随后生产的GAZ-M12,想必大家就非常熟悉了。该车全名为GAZ-12-ZIM,也被译为吉姆。这款生产于1950年至1959年的高级轿车,也曾被进口到国内,为国内所熟知的高级轿车。

(GAZ-12-ZIM)

提到吉姆,就不得不提一款名为“华沙”的汽车品牌,其原型或者说是鼻祖正是GAZ-M20胜利牌轿车。胜利牌轿车也算得上是一款成功之作,其23万余辆的产销量即使放在今天也不算差。随着该车被M21(伏尔加)车型所取代,胜利轿车生产线转而搬到波兰继续生产,成就了后来我们熟悉的华沙牌轿车。

(华沙牌轿车)

GAZ-M21(伏尔加)这款研制始于1953年、投产于1956年的轿车,被赞誉为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和象征。

在上世纪50年代,领导干部用车中,前苏联的“伏尔加”称得上是主打车型。包括周恩来、邓小平、各大军区司令等领导均乘坐过伏尔加小轿车。当年,北汽生产的东方红牌轿车就是根据伏尔加汽车的相关数据打造的。

伏尔加在国内最常见的车型当属GAZ(嘎斯) 24。即便是改革开放后,我们仍能见到这个经典的面孔。GAZ(嘎斯) 24有着两个圆圆的前大灯和修长的尾部。在当时高端的公务轿车领域,除了大红旗、老上海以外,嘎斯24成为最普遍应用的轿车,只有局级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而进入80年代后期,它的地位逐渐被桑塔纳、皇冠、公爵王等车型所取代。

(GAZ 24)

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还进口了不少“伏尔加”轿车,而到了本世纪初,GAZ厂生产的轿车在中国大街上就几乎见不到了。毕竟相比皮实耐用的日系和德系轿车,伏尔加还略显粗糙和稚嫩。

如今,俄罗斯GAZ集团与大众汽车签订协议,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 (Nizhny Novgorod) 的GAZ工厂生产大众汽车和斯柯达品牌的汽车。

名噪一时的GAZ汽车厂已不复往日的风采,但至少它还留下了些让我们值得回味的东西。

和GAZ品牌类似, 俄罗斯的拉达、莫斯科人品牌,以及波兰的FSO、罗马尼亚的达契亚品牌皆因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拉达越野车)

“莫斯科人“品牌已经消失,而“拉达”和“达契亚”虽然都还“健在”,但都早已身不由己,被跨国汽车集团所收购。

近几年,伏尔加汽车(AvtoVAZ)加强了与雷诺-日产间的合作。三方主要生产在俄罗斯本土最畅销拉达Kalina、拉达Priora以及拉达Samara等车型。而达契亚除了在上世纪90年代曾向国内进口过皮卡车型外,则早早被雷诺收购。如今,雷诺汽车也退出了中国市场,达契亚也绝无再有入华的可能。

(达契亚 1300)

可见,“拉达”和“达契亚”等汽车品牌因竞争力有限,只能在自主品牌实力相对较弱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攫取部分市场,根本无法在中国存活。

写在最后:

有朋友说,欧宝、西雅特不也曾进入国内市场然后“消失”了么?这两个品牌,至少在国内还有一定的保有量,且还有官方指定的售后保养维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的基本法则,尽管对于车迷来说有些“残忍”,但对于汽车工业发展来说,新老交替也正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