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汽车

燃油车将“消失”?

2022-04-12 17:10:28来源:   智能汽车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9月8-10日,201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全球产业生态正在重构,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加快产业布局。
目前,我国工信部也启动了相关研究,制订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

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制订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转变,为抢占新一轮制高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我国已启动传统能源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6年产销量突破2800万辆,已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成为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
从现在到2025年将是汽车产业变革最为剧烈的几年。传统汽车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却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智能网联汽车将对整个产业带来巨大影响。辛国斌及专家建议,中国车企应深刻认识这种趋势,及时调整战略,明确发展规划,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助力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会带来哪些机遇

能源供需矛盾、环境保护压力,正限制着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定,给汽车行业的长远健康成长,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同德国工业4.0战略一样,《中国制造2025》着眼点之一就是“智能化”,期望通过信息化技术,锻造制造业新的竞争力。
报告指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
“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汽车行业的变革也拉开帷幕。信息技术成为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和变革力量,联网化、智能化无疑是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智能汽车是智能制造的范畴之一。智能汽车堪称互联网+制造业的完美体现之一。智能化的互联网汽车将实现人、车、路和基础设施之间实时四维信息交互,带来交通生态的崭新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安全、节能、环保的智能汽车有望逐步演变为日常的主流出行交通工具,道路拥堵、空气污染的困局亦将得以缓解。
与此同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也被《中国制造2025》屡屡提及。在其明确的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当中,就包括: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要求,“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新能源汽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能使车辆获得联网化、智能化、电动化的现代特质,使其成为揉合多项新兴技术的最佳载体。
此外,这亦是车企得以顺利达到由松至紧、逐年收严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的重中之重。
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要求,2015年-2020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应当降至百公里6.9L、6.7L、6.4L、6L、5.5L和5.0L。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标准方案已于2014年12月22日正式发布,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日趋严厉的标准法规,迫使乘用车生产企业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所作为,避免触犯划定的红线而遭致多种处罚。
单就汽车行业来说,《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和发布,表明国家对智能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汽车行业多个领域将迎来极佳机遇期,催生新一轮快速发展。车企沿着指引的新路径,更容易达到理想的彼岸。
国家对制造业指导性的纲领文件的出台,延续和升华了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变革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明确指引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点突破方向,体现了促进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总体考量和国家意志。
《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为基本原则,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正逢其时。应当注意到,人口红利消失、环境资源制约,提示制造业只在价值链的低端苦苦挣扎,已经没有出路。经济换挡增速乏力、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也表明亟待创新来驱动、觅得新的增长点。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孱弱的现实,同样折射出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迈进高端,已然刻不容缓。
为确保顺利推进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拟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等多个方面予以强力支持。
不断普及应用的日新月异的诸多新技术,正使制造业迎来耳目一新的喜人格局;日益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为制造业重新崛起、占据制高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有理由相信,在具体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必然成功蝶变为“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从而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既定伟大战略目标!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