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江苏省盐城市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2022-07-06 20:54:38来源: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盐城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说起盐城市的发展前景比起邻边市及苏南大中城市,差距还很大,土生土长的盐城人咱心里知道,盐城地大物博,以农业主打品牌,工业前景不太喜人,虽说有悦达起亚,中韩合资,还可以说挺有名气,企业带动不了地方经济发展,盐城人不得不走出家门,到外面去寻找挣钱的门道。盐城外流人口也是相当惊人的。

盐城人自己认为不咋地,但盐城灿烂的明珠引世人关注,湿地沿海滩涂申遗成功将给盐城带来生机,很多国内外客商云集盐城,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盐城的房价居高不下,这说明了盐城还是一个好地方,生态环保,宜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自然,高架,高铁,机场连通五湖四海,未来盐城将会迎来全新亮丽的新盐城,了不起的大盐城。

盐城人咱心知肚明,盐城人不甘落后,盐城人雄心勃勃,盐城的经济将会带动地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产业园,转型升级将全面展开,盐城的稻米闻名全国,建筑之乡带动周边乡镇,盐城药材之乡带动周边乡镇,盐城很多星星之火可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盐城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喜人的。比上不足,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天吃不出一个大胖子,未来盐城发展将会是一个全新亮丽的大盐城,清新自然,空气好,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这不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大盐城,我爱你!

盐城市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过去的地无寸铁、有海无港、地无资源,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凭借盐城人自身的努力,经济走到江苏的中游,超越中西部的省会城市。随着近几年经济的成功转型,靠悦达一部车支撑全市经济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新能源风电的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也具备一定的规模。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机遇叠加,即将迎来徐宿淮盐高铁通车,2020年盐通高铁贯通,盐城将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当前盐城正全面开放沿海、接轨上海,进入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时期,盐城成为北接山东半岛,南连经济中心上海的重要节点;中韩产业园建设日渐成规模,盐城南洋国际机场首开中日韩货运通航,1一8月份旅客吞吐量已超过130万;大丰港加入上海港口集团,一个通江达海的盐城正展翅欲飞。

盐城的经济发展速度怎么样?

盐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盐城隶属于江苏省,传统上说应该属于苏北,但由于城市版图呈不规则长方形,自成一派可以算苏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该市北与连云港接壤,西与淮安市、扬州市、泰州市相连,南接南通市,是江苏省接壤本省城市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此外盐城是三线城市。

目前,盐城市经济总量排在国内第34名,依据来源于《2018年上半年全国城市GDP排名(001-100)》。根据排行榜显示,盐城位居省内的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六座城市之后。盐城经济在江苏省内排名第七。

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相比上一年度,盐城在全国中排名的下降一个名次。名义增速也只有8.17%,名义增量不足210亿,在全省经济七强城市里仅比徐州名义增速多。经济增长的乏力,为城市未来发展带来被动因素,发展趋势自然显得微弱力少,由此可见盐城发展处于劣势。苏北整体发展减缓主要还是受环保原因,减量控产,未来会恢复的,盐城有环保产业,未来绝对会成为带动发展的支柱产业。

蓝天环保产业未来会越来越繁荣。

盐城随着发展,目前有两个市中心,大铜马还有聚龙湖边。一个老城区,一个新城区。新城高大上,老城区活力也不减。有人说未来还有城东中心,我觉得有点尴尬了。大铜马不知道挪哪里去了如同宿迁的地标霸王举鼎也不见了,虽然说漂亮霸气,但是毕竟影响交通啊。

前段时间因中韩关系紧张,盐城所在的中韩产业园发展减速。随着关系调和盐城悦达起亚又开始恢复元气。汽车产业,大数据产业园,制药环保等都将持续推动盐城发展。

前期省里规划成四块:1.徐州淮海经济中心(苏北徐州,宿迁老城区)2.苏东海洋经济发展带(盐城,连云港)。3.生态绿色大公园运河带(淮阴宿迁+泰州扬州部分)4.扬子江发展带(苏南+苏中部分,高新科技发动机)。

盐城白色区域为可开发区域,都在东面。

盐城定位成沿海经济发展圈,基于海洋经济大发展。图中二的位置,所以盐城当以海洋经济为主,大力争取国家级高层次战略规划,促使本市在未来几年里在稳住经济地位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盐城都会发展很好,个人更看好东台的未来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受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困难挑战显著增多等影响,部分指标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全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列全省第9位,比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低于目标0.1个百分点。

(一)从三次产业看,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8.8亿元,同比增长3.1%,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服务业25亿元,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共调减低效粮食作物70.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2万亩。全市已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家,总数达1169家。新招引125个项目落户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额达25.8亿元。

2.工业回升迹象显现,机械装备引领工业增长

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依然保持住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优势产业贡献明显,新旧动能实现有序转换。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虽然较一季度仍回落2.6个百分点,但较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回升迹象开始显现。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349.5亿元,同比增长21.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5.2%;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32.3亿元,增长37.4%,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8%。中小企业贡献不断增强。全市3004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微企业有2673户,实现产值1878.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市产值比重达59.1%,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11.8%。

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兴行业拉动作用明显

服务业发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列全省第3位,较一季度提升3位。1-5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增长8.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96.4亿元,增长30.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传统行业,分别达到17.6%、16.3%和34.5%,营业利润分别增长57%、74%和19.8%。

(二)从三大需求看,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

1.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1.1亿元,同比增长7%,比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其中工业投资1050.8亿元,同比增长7%,比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677.6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96.2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市投资10.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8.2%。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27.3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完成1363.3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市投资2.9个百分点。

2.消费回稳态势趋于明显

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自年初开始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3亿元,同比增长8.9%,列全省第2位,苏北第1位。从商品类别看,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受“国六”标准提前执行影响,车企加大对“国五”车型促销力度,6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7%,累计增长9.7%。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电子音像制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00.1%、38.3%和32.4%。

3.外贸进出口难中求进

尽管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全市对外贸易仍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全省前2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8亿元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31.6亿美元,同比增长8.3%。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3%。

(三)从三大收入看,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财政收支运行步伐稳健

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8亿元,同比增长2.1%,剔除减税政策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7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0%。全市支出均衡性持续加强,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支出增长显著,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达40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9%。

2.企业经济效益增势不减

今年以来,尽管全市经济承受了较大压力,但企业效益仍在预期范围内,稳速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牢固。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383亿元,同比增长8.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达64%。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长面最高,达70.2%;建材行业增长面68.7%;食品行业增长面达到67.8%。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97亿,利润率维持在3.8%的水平上,总体处于保持盈利的稳定区间。

3.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5元,同比增长8.8%,列全省第5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9元,同比增长8.3%,列全省第7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5元,同比增长9.3%,列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从发展环境看,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

1.减税降费红利加速显现

全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切实为企业减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市已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8.53亿元,其中新增减税27.26亿元,新增减税降费明显增加,对激发市场活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金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全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防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贷款余额555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工业贷款余额为908亿元,同比增长13.7%,贷款总量列苏北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3位。制造业贷款余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16.1%,总量列苏北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2位。

3.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全市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措施,促进了市场预期改善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8万户。其中新增企业1.76万户,列全省第6位;新增个体工商户3万户,列全省第9位。截至6月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6.85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2.8%,其中企业总数18.87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1.6%,个体工商户46.89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3.4%。

(五)从发展动能看,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

1.创新驱动发展日益提速

全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69亿元,同比增长2.4%,剔除化工影响,实际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6.8%,较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新能源、电子通讯设备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均实现较高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0.4%、19.3%和8.9%。今年以来,全市企业新申请专利5804件、发明专利1422件,专利授权4987件、发明专利授权40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全省第一。

2.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善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盐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集群的27座城市之一,主动作为,加速发展。今年以来,市区内环高架三期工程加紧施工,徐盐铁路盐城段正线已经铺轨完成,盐城高铁综合客运枢纽下月即将封顶,将于年底通车运营。从6月1日起,作为江苏境内重要的南北高速通道盐靖高速正式提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盐城机场自去年T2航站楼建成投运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首次引入驻场飞机,实现过夜航班零突破;新增5条航线,极大提升了机场的通达性。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等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盐城在承接长三角区域的各类要素资源转移方面更具优势,承载力进一步增加。

3.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3.62万千瓦,同比增长26.2%,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30%,列全省第1位。全市新能源发电企业累计发电71.52亿度,同比增长17%,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33.1%。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9%,降幅居全省前列,苏北第1位。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2%;高耗能行业投资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同比下降4.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69.6%,列全省第4位。全市创新河流治理模式,打破过去碎片化治理,全面启动对全流域118条河流统筹整治。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下半年,全市经济发展虽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仍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从积极因素看,虽然化工事件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举措实施,面临的困难正逐步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审议通过,给盐城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出台的系列减税政策效益正逐步显现,7月1日起新一轮降费举措实施,进一步为企业和群众减负。从不利因素看,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对外经济形势压力不减。全市PMI指数仍低于荣枯线,6月盐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7%,自今年来,已连续5个月在收缩区运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依然较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不多,总体仍然偏小。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