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面临车市惨淡销量,自主品牌应该如何应对?

2022-05-10 13:08:22来源: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上月初的北京国展中心,第二届自主品牌车展在这举办,参观者络绎不绝,很是热闹。众多参观者中,不乏为自主品牌鼓掌的、欢呼的、唱赞歌的,声声入耳,余音绕梁。但是一个月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却又给这种热闹泼了盆冷水。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七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下降趋势明显,共销售352.34万辆,同比下降1.0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7%,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06%。代表性的企业,比亚迪、吉利、华晨、奇瑞,甚至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也处于下滑或滞涨状态。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前两年每年增长30%的发展速度,在今年终结。

多重原因影响销量今年开春以来,国家对购买汽车的多项鼓励政策退出,城市治堵的大幕从北京拉开,限制政策在多个城市出台,油价持续上涨,都对汽车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鼓励政策的退出,限制性政策出台,造成众多消费者的观望和担忧,使得小排量车销售出现较快下滑,而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基本上还是以销售小排量车为主,从而导致其整体销量下滑。另外,合资与合资自主品牌产品线不断下沉,竞争者不断增多,都在抢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几年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产品级别和市场分层都存在着差异,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和价格区间里面都活的挺好,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消费的繁荣,原本的界限模糊了,合资品牌的产品线不断下移,价格不断下探,大力进军二三四级城市,自主品牌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

再次,自主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缺陷和战略失误,也导致其销量增长乏力。奇瑞的多品牌战略受挫、高端战略折戟,以及事业部改制的失利,证明其企业战略长期处于“迷糊”状态。而比亚迪盲目压迫经销商追求提车量,执行不对等的商务政策,引发部分经销商群起倒戈,闹出纷纷扰扰的退网事件,最终影响自身的销售业绩。

形势发展有忧有喜自主品牌销量的下滑也许会有很多人归结为产品品质的问题,其实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探索、积累、改进,在7万元以下产品市场,合资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品质和技术上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有些合资产品还没有自主品牌的品质过硬。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低端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从长远来看,我国仍然处于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期,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购买力的支撑作用还会有相当长的持续性。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减缓,只是汽车市场结构出现了调整,增长的主力车型变了,原先自主品牌以量、以低价取胜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降的同时,会发现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品牌的销量,却是高速增长:奔驰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59%,宝马增长60.8%,奥迪增长35%。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所处环境出现了变化,必然要求自主品牌企业进行变革。“宁可跌落到销量前十名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于战略的调整,这次比较坚决。冷静分析从容应对面对严峻且复杂变化的形势,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积极面对当下形势,当前的销量增速减缓和下滑,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但也不要太过于悲观,从长期来看,汽车市场增长减缓,甚至稍有下滑,是很正常的市场波动。二是冷静的分析汽车市场未来要面临的政策环境。都说自主品牌企业对政府的政策依赖性比较强,但要认识到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限制性政策确实影响了部分大城市的汽车销量,对也自主品牌产生了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起主要决定作用的,不能指望政府取消限制性政策,不能指望政府再次出台刺激性政策。很多国家的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出现以政策调控市场的情况。当汽车保有量大道一定数量,尤其是一线城市达到饱和后,由于资源、交通的紧张,世界上不少大城市都会出台限制性政策。所以对未来的政策环境,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从容应对政策调控。三是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要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产能过剩。同时,要加强利用调整战略的机会,抓好技术和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销量骤减,份额下降,是挑战也是机遇,树立信心,抓技术、重品质,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从容地面对政策环境、消费环境的改变,这也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破局之关键所在。

应该选择经典品牌,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还要适当举行活动,让利与消费者。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