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2022年新政来袭!汽车合资品牌将全面取消,自主品牌如何生存?

2022-03-12 03:31:06来源: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合资品牌消失的前提是中国品牌的强大·以后不再有“自主品牌”概念讨论汽车品牌的时候往往会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

自主合资进口前两个名词是相对而言的。

自主的概念是自主主动、不受他人支配,可以自己对自己负责,中国企业创造一个汽车品牌,合理的定义当然是中国汽车品牌,为什么要叫作自主品牌呢?原因是创立中国品牌之初的部分企业做不到自主。比如一汽、上汽、广汽、东风等国营车企,这些车企要创立自己的品牌,需要的是合资企业的技术支持?基本就是这样了。有些汽车爱好者把这些车企称之为“买办企业”,虽然不好听但是也差不多。

“合资品牌”是什么概念呢?

对于合资品牌一直都存在错误的解读,合资是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出资、合营一家公司企业,指的只是结构而不是外国品牌;但现在提到合资车就会认为是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别克、梅奔之流的外国品牌,那么有两家中国企业合营并创立的品牌就不是合资品牌了吗?显然不能这么说,只是长期以来合资企业使用的都是外国汽车品牌而已。

现在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要引进这些外企和中国车企合营,并且要使用外国品牌,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原因简而言之是缺乏汽车生产市场化的经验,不懂得如何打造汽车供应链体系,这就需要借助外国车企成熟供应链的建设经验。可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经验是要拿钱来换的,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置换经验的筹码就是市场本身;说白了就是给这些外企提供一个很大消费市场,让这些企业有钱赚才能在合营过程中学习到经验。

这个过程很重要但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重要是指能降低汽车生产制造成本的唯一方式就是依托成熟供应链,不良后果是指形成了“汽车品牌媚外情节”。

用心学习就能飞速进步,在工业3.0-4.0的阶段中的进步速度更是会非常之快,所以中国车企的成长是每天都能看到的;至此就能感受到合资模式真正的价值所在了,那就是“给你几十年的市场霸权、换我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

当中国车企能够打造出与同级合资车正面对抗的量产车后,合资阵营也就注定了要失败;因为合资车企是合营的,每个参与企业都要保证有足够的利润,可是一台车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

国产10万级汽车,利润1W(假设)合资10万级汽车,利润2W这会有什么结果呢?

结果就是以相同的成本投入,中国汽车品牌可以打造出实际价值高一万的车,这1个“达不溜”可能改变的是车辆的性能和配置等级;实际上合资车企在利润空间还会更大一些,因为它还要加上“品牌溢价”。结果是相同价格的国产汽车的品质远超过合资汽车,合资车的卖点只剩下了“品牌”。

近几年在文化领域最热话题就是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体现于消费领域就是对洋品牌的祛魅,说穿了就是要消费者知道我们的中国制造足够强大,选择物美价廉的中国造不再是简单的平替,是以更少的付出换来更好体验的消费升级;当合资车企失去了最后一个筹码的时候,等待它们的宿命就是退场。

那么此时解除合资车企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的数量,允许出现各种“独资外国车企”,这是不是给外国车企制造“反攻”的机会了呢?

当外国车企不再需要和合营企业“分润”,可以合理控制利润率,以相同的制造成本投入打造等价值的汽车,此时“自主品牌”是不是又要面对挑战了呢?其实是想多了。之所以会取消合资企业的各种限制,前提就是中国车企不仅做到了能与其正面对决,而是做到了能够实力压制。

外国车企现在仍旧沉浸于燃油车,而内燃机面对电驱系统就像是曾经的“大马金刀面对铁甲战船”——一百年河东、一百年河西。现在的外国车企看起来就像是“老佛爷带领的清军”,中国车企反而提前进入了“新科技·电驱时代”,未来汽车行业必然要用电来驱动,不论能碳排放、常规能源隐性的战争等角度解读都会是相同的结论;这个未来是这些外国车企没有看清楚的,而中国车企已经提前十余年进行了布局,部分科研机构其实提前数十年就进行了研发储备。

中国汽车品牌之所有能够反超合资车,在除轿车以外的其他车型领域实现市占率反超五大合资车系,依托的不仅是内燃机技术的进步,更是电驱技术的强大与提前十余年的应用;合资车企已经浑浑噩噩,现在再赶超也已然来不及了,经过这一轮的调整后只会更加迷惑吧。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各大知名国外汽车供应商和车企存在的问题,这些车企为了最大化的控制制造成本,供应链已经庞大到难以管理的程度;一台发动机的某个零部件可能来自拉美、另一个零部件可能在欧洲,一台车会有一两百个供应商,这会是个大问题。比如发动机出现通病需要对某个总成进行升级,而这个总成的零部件就有很多供应商,一台发动机有更多供应商,结果是牵一发就要动全身,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极其低、成本会极其高。

欧美企业做事情其实有些时候非常极端,这个经验是要汲取也已经汲取的,中国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在同样没有供应商管理标准体系的前提下,相对的垂直整合研发生产也是个优势;所以现在不担心合资企业分家,即便是都变成独资企业,这些傲慢的家伙也不会有什么翻盘的机会了。有些紧张的怕也只是那些与大众、丰田、通用合资的车企罢了,然而从合资开始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自主品牌是挺难堪的词,正确的用词应当是中国汽车品牌。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