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汽车传感器市场分析,国产机会如何?

2021-09-20 17:02:37来源:admin123zc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2017-2022年汽车传感器行业生产能力分析

一、汽车传感器行业生产能力

在技术推动层面,工信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发的企、事业单位共1700多家,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企业有170余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约94%。随着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MEMS工艺的成熟和应用,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功能、微型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传感器不断涌现,形成传感器发展新动能。

全球汽车传感器企业结构呈现“大型集团化和小型专业化共存”的局面。集团化大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通过自主研发和兼并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产品覆盖范围和占据技术领先地位,甚至形成垄断。例如,英飞凌在过去10年售出的集成式磁性和压力传感器总量超过25亿颗,每天向汽车电子市场供应超过100万颗传感器,约占市场的三分之一,为行业最高水平;博世生产的汽车氧传感器占全球市场的80%,至今销量已达5亿多颗。而专业化中/小企业因其能适应市场小批量产品的需求,仍有其独有的生存、发展空间和机遇。

根据工信部统计最新统计,截止2016年中国生产制造汽车传感器企业共计700多家,其中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汽车传感器企业有70余家,约90%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

在全国产能层面,2016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年产能约在35亿只左右,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产能及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二、汽车传感器行业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汽车传感器包括机油压力传感器、油量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等。随着70年代催化转换器、电子点火和燃油喷射装置等的出现,汽车上增加了可用于维持一定空燃比以控制排放的传感器。80年代,带有传感器的防抱死制动装置和气囊用于汽车,以提高汽车安全性。进入90年代,大量传感器应用于汽车各主要电子系统。目前,普通汽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达30多种/200余只,是上世纪90年代的4倍。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轻型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传感器在汽车中的用量大幅增加,对汽车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的影响也日趋显著。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共计生产汽车传感器28亿只,同比2014年增长16.67%。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逐年增长,做为汽车重要零部件的汽车传感器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产量达到32亿只,同比增长14.29%。

图表:2012-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产量及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2016年汽车传感器行业地区结构分析

从汽车传感器区域产量来看,目前珠三角、长三角、东北、京津等地已经形成了产业聚集区,另外,工信部也将会在具有产业资源优势的地区建立传感器产业园,以期通过规模效应来形成结构合理、产业链完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但从全国产能来看,区域集中度依旧很低。

2016年国内汽车传感器产能分布如下图所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占比全国52.57%,然而从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技术分散、规模偏小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将会首先得到改观。也就是说,从利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汽车传感器产业集中度将会提高,整合、并购将会成为历史必然。

图表:2016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产能集中度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汽车传感器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7-2022年中国汽车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标签: 汽车市场分析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