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帮我查下啊,现代AIRBAG是什么意思!

2022-05-01 20:53:52来源:   汽车技术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airbag,安全气囊,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迅速充气的被动安全设施,用于保护乘员安全。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中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

什么是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

 
主动安全大概包括电子稳定系统、警示系统、ABS、EBD等发生事故之前提醒或协助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的配置。被动安全讲的是例如安全带、车身钢架结构、安全气囊等发生事故后有效减轻人身伤害的安全配置。据我了解有一款产品叫亮才汽车安全保护器的产品它兼有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装置!

什么是PRE-SAFE辅助制动系统

PRE-SAFE是一种预防性安全保护系统,它在事故将要来临时发挥作用,能够保护车内乘员安全。它最早应用在奔驰的旗舰车型S级轿车上,随后,像CL级双门跑车和E级车等也采用了该装置。

 PRE-SAFE可以说创造了安全防护系统的一个新时代,它能协调车辆主、被动安全系统和谐工作。基于主动安全系统传感器传来的提示危险信号,如车辆打滑或大力制动等,几毫秒之内,PRE-SAFE就能做出危险状况判断并激活执行机构,为即将到来的碰撞,做好乘员全方位的保护准备。

 换句话说,PRE-SAFE系统给予车辆反应能力,就像生物一样,在探知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某些自我保护调节,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伤害或降低受伤害的程度。奔驰的这项发明是源于某些技术人员对汽车事故的分析结果,他们认为在那些严重事故中,大约三分之二的司机在危险即将来临之时都下意识地做出了紧急规避动作,说明很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预知的。PRE-SAFE正是利用了从预判到事故发生之间的几秒钟时间,产生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在紧急制动情况下,PRE-SAFE系统可以让前排座椅在高度和前后方向上迅速移动,使乘客在车内处于更为理想的位置,这样,一旦碰撞发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能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在选装的奔驰动态控制座椅上,通过膨胀气室的方法可以让乘员更好地固定在座椅上。

 另外,如果车辆发生某种程度的侧滑,侧窗和天窗会自动合上,这样事故发生时乘员就没有被抛出车外的危险了,同时在侧撞和翻滚时窗框部位有更好的支撑保护作用。当然,奔驰也考虑到一旦危险来临,安全气囊发挥作用时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因此侧窗和天窗会保留大约5公分左右的缝隙用于减缓安全气囊弹出时的所带来的压力。

 PRE-SAFE制动系统对预防护体系做了进一步的提升。该系统能在碰撞发生前一刹那对车辆自动制动,并能与奔驰的制动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PLUS)协同工作。制动辅助系统能用图像和声音信号提醒驾驶员发生追尾的风险,并能及时计算出所需制动力大小,一旦刹车踏板被踩下,相应的制动力立刻产生。

 PRE-SAFE制动系统还有更进一步的功能,就是当驾驶员对制动辅助系统的提示无动于衷,而PRE-SAFE制动系统又判断危险即将来临的时候,可以对车轮施加部分制动力,以奔驰CL级跑车为例,制动减速度在0.4g左右,大约相当于总制动力的40%。这部分制动力是除了图像和声音外对驾驶员最大的提醒,如果这时他能意识到危险,赶紧把脚放在制动踏板上,那么最大制动力可以瞬间发出,也许事故能在最后时刻得到避免(当然要看具体情况)。即使事故不能避免,PRE-SAFE制动系统也足以降低车辆及乘员的受伤害程度。

 理论上,PRE-SAFE系统和PRE-SAFE制动系统是同步工作的,即车辆受到部分制动力控制的同时,动态控制座椅的支撑座垫就开始膨胀,同时前排座椅立刻运行到指定的最佳防护位置。由于与制动辅助系统协调工作,PRE-SAFE制动系统也可以利用先进的雷达技术探测车前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在奔驰CL跑车上,前端分别有三个雷达感应装置,两个短距雷达在保险杠后,探测范围是30米,而探测范围达150米的长距雷达在散热格栅位置。

 奔驰曾通过广泛的试验来验证PRE-SAFE系统的作用。如在柏林的奔驰驾驶模拟测试中,奔驰设计了一系列相应的试验程序。其中有70名经过挑选的驾驶员参加了一个测试过程,他们被安置在一个交通困局中,对面车道有交通事故,而前车又毫无征兆地紧急制动。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的支持,当然还有驾驶员的快速反应,使70%的测试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不过仍有三分之一的测试没能避免险情,但部分制动功能发挥的作用使碰撞激烈程度降低了40%。

 看来PRE-SAFE系统的确是个好东西,而且我们还惊喜地发现在国产E级奔驰轿车上也有了它的身影(相关体验可参考本刊2007年第2期的奔驰E级试驾文章)。技术的进步总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希望像PRE-SAFE系统这样的东西尽早在多种车辆上得到应用。当然,我们更希望每位司机都能够安全驾驶,让PRE-SAFE系统成为一种保障,而不是成为主角。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