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嘉道中衰”的原因有哪些?

2022-03-15 00:40:33来源:   汽车技术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嘉道中衰的原因,尤其在嘉庆身上还真落不下几笔,很多事他无法扭转,都是乾隆帝的“遗产”,高不高兴都得接着,当时的清廷虽不至积重难返,但也是颓势尽显,嘉庆也无力回天。

嘉道中衰的起点要追溯到乾隆帝主政的中后期,由康熙帝亲政起至乾隆中期,是大清鼎盛时期,虽然反清运动贯穿大清始终,但毫无疑问,在这段时间内反抗是最少的,也是最不激烈的一段时期,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并不高,至少没有大规模战乱,不至流离失所,最好还能吃饱穿暖也就够了,当然,要说全民脱贫那就有点为难这个封建政权了,毕竟扶贫工作现在也在搞。

嘉道中衰的前期背景康熙帝执政时期,无论是否受灾,都执意多次免税,最高一次性给地方上免了20多年税金,这也是其聪明的一面,全税照收的话,一个是群众根本给不起,二是必定要造反,后来永不加赋更是进一步减轻了社会底层民众经济上的负担,以最快的速度摆脱战争阴霾,恢复生产,恢复经济,如此种种,都是同一个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天下平才能统治久,当然,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惠民的意愿。

缺陷在于宽仁过甚,一般贪腐,尤其是熟人贪腐根本不当回事,比如曹寅,即便曹寅死了,康熙帝还能让李煦兼职盐政为曹家弥补亏空,从二十三万两到上百万两是常亏常补,常补常亏成了常态,康熙也不以为意,百般叮嘱曹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您看,还带主动报信的。

纵容李煦贪污保下曹家,就连心腹大臣噶里弹劾曹寅也被康熙帝压了下来,并且解释,意思就是都是我花的,你不用查,其实曹家的贪腐哪里骗得过康熙。至于佟国纲和佟国维就更别提了,康熙帝根本管不了,跟皇帝使性子也没事,外戚嘛,都是一家,康熙帝对他们也是纵容过头。

到了雍正帝继位,励精图治,嗑药只是死因的一部分,照他这么干,肯定会减损寿命的,连基本的睡眠都保证不了,摊丁入亩和耗羡归公包括养廉银制度是雍正帝的功绩,至于后来这些制度的形同虚设那和他没啥关系,政策是要视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下文有相应讲述),一个政策管百年那不可能,与时俱进嘛,只能说乾隆的调整不到位,到嘉庆时期就更没法控制了。

雍正帝大刀阔斧的整饬吏治,去除弊政,朝堂上下都知道这位皇帝的脾气,各方面都有所收敛,别说穷奢极侈了,装修不够低调就有倒霉的可能,相对康熙时期,朝堂清明不少,乱世用重典,手腕够铁,挨骂也够多,即便归天,还有人不放过他,诸如吕四娘等等传说都是恨他的人们刻意编的,但是如果没有雍正,清廷的稳定性会大打折扣。

到了乾隆帝这里,在他的执政期间,有一个转折点,就像改了性子一样,前期他效仿的是康熙,因为乾隆对雍正那一套是看不上眼的,执政初期遵循康熙的足迹,一路免税,比康熙一生免税金额还多,但是到了富察氏病逝后,乾隆脾气大变,后半辈子这手段比雍正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后丧礼期间朝堂大臣包括满族大员,倒霉者无数,逮着下手就是奔死去的,礼部差点被抹成白板,皇子也给吓死了,富察氏的死对其后期执政影响比较大,年岁大的那些年,脑子也不好使了,说的话嘉庆听着懵圈,只有和珅听得懂,充当翻译,晚年错误不少。

满清十几万人入主中原,能安稳下来不会没有原因,有血腥的一面,也有从善如流的一面,一切为稳定统治服务,如果一味以血腥手段管理国家,那大清怕是早亡了,这点多尔衮看得比较清楚,至于原因:

一是君主极(集)权做到了历代封建社会的极致,不会被任何人任何事和诸多条条框框所掣肘。

二是鼓励耕种、开荒,纠正顺治朝急功近利的弊政,发展生产力,减轻人民负担,受到底层支持,而所谓的支持嘛,不造反就算是支持了。

三是拉拢人心玩的轻车熟路,比如祭拜朱元璋和朱棣,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迎合特定阶层利益。比如示好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和士绅群体。

尤其康乾时期,学习知上进,工作知努力,政务处理能力还不错。

......

总结来说:

康熙时期虽然经济转暖,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吏治的败坏,官员们无贪不欢,上下其手,往往越穷的地方耗羡越高,官员们手里有了钱,自然要贿赂上级,上级收了钱,自然要照顾下级,一时间成了温馨融洽恩爱的大家庭样子,还好雍正大力整肃,这才有所收敛,到了乾隆中期,国力、经济都达到清代顶峰,但是保持的时间不够长久,到达巅峰随即急转而下。

“嘉道中衰”的原因嘉道中衰的说法,有始无终,因为影响深远,终点就是大清国灭,而谈起起点我们就不得不把乾隆帝再次抻出来,他没有做好表率作用,蒋介石不穿袖子,全国军政要员争相模仿,乾隆帝花钱如流水宗室觉罗、京官督抚们也有样学样。你自己穷奢极侈,让官员勒紧裤腰带搞廉政,这不人道。

这栗子很沉重,话说乾隆帝为太后过六十大寿,京师大庆,排场很大,从西华门一直到西直门,十多里都是花团锦簇,灯盏无数,七宝莲座,交相辉映,记事簿就是一个戏台,至于戏种,南腔北调都有,无论你那方人士都能找到合适的戏种戏目,几十步就是一个戏台,最关键的是“各地督抚之贡物,争奇斗巧”,官员们争相进献,问题是诸多宝贝都哪儿来的呢,大多民脂民膏,贪腐而来,单靠羞人的工资是讨不了皇帝欢心的。

“广东所构翡翠亭,广二、三丈,全以孔雀尾作屋瓦。”这还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奇石啊,生辰纲啊一大堆东西,看来也不远了。这还都是小钱,乾隆仿康熙六度南巡,而“供亿之侈,驿骚之繁,转十倍于康熙之时。”这点提一句就完,大家都知道。

从乾隆起,奢侈浪费,追求享受,这在雍正帝死后不久,再次蔚然成风了。

亦如乾隆看不惯雍正的执政手段,颙琰也看不惯乾隆,但是乾隆活着的时候不敢说,他在说下面这句话的时候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吏制开始败坏的么?

“首先责己,厉行节俭,永杜贡献。诸大吏受任既重,养廉又优,贡献之费已除,权门之索又绝,必应清白乃心,为国宣力。然而风气未移,俗态犹故,时有在朕前借端尝试,巧言利国,实皆利己,似此者不一而足。”

嘉庆帝当然知道乾隆所受百官“贡献”不是好来的,所以以身作则,永远杜绝这种政治献金,可是减轻官员负担了,官员们该好好尽力为国了吧,然而风气未改······

骄奢淫逸带来吏制的败坏比如大名人洪亮吉曾经这样评价:士大夫基层渐渐地都不知廉耻了。连知识分子带官员一起骂了。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贪腐的重灾区就是分管河道的官吏,可称骄奢淫逸之最,某些方面连皇帝都望尘莫及,可见肆无忌惮到什么程度,比如河督请客,杀了五十头猪,只取背部一小块肉,其余不做利用,全部扔掉。为了一盘炒驼峰,要杀三四峰骆驼。

陕西粮道官员:“每次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钱四、五千文。……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乾隆帝时期,国家鼎盛,一切都不以为意,但这和是否有钱没有关系,关键是造成了吏制的败坏,当年雍正帝整饬吏制何其艰难。乾隆帝的做派,宗室觉罗,王公大臣,各地将校,地主乡绅,都争相效仿,最关键是的官员也都这样,统治基础就必定开始松动,因为官员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而他能轻车熟路搞来真金白银的路数,自然是要面对基层百姓下手,没听说过哪个官员把各地乡绅都刮破产的。

从嘉庆和道光时期的文献来看,他俩都真的尽力了,能力有限只是一方面,积重难返,贪腐意识固化才是主因,虽然想矫正官员的陋习种种,然而为时已晚,根深蒂固。一切政令实施依靠皇帝、官员的执行,吏治腐败,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

官员奢侈腐化,贪污成性,国家税收及经济负担再次转向最底层民众,官绅们亦如前明,非常善于转移负担,加上天灾人祸,不但国力下降,还激化阶级矛盾,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官员很冤枉?知道我干活,不知道我挨饿。官员的腐败不仅仅是简单上行下效,我再举一个沉重的栗子,耗羡归公解决了官员们的收入问题,但是前文讲过,一切政策都要视环境改变而加以调整,但是根本没有这个过程,嘉道期间,官员们是什么情况呢?

摊捐过重,强制扣光官员们的养廉银(尤以州县官员)用于公务费用,造成雍正帝的养廉银制度彻底报废形同虚设。而官员的“底薪”很低,又回到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和明朝一样,未必就比要饭好多少),问题是极多官员并不想水深火热,怎么办呢,只能朝群众下手了。

很多人评价嘉庆帝是个一事无成甚至是个无能皇帝,其实所谓的嘉庆控场只是假象,架不住官员们利用信息不对称欺上瞒下,从吏治到河工他什么都管,他也不是个不了了之有头无尾的人,但是碰到的困难实在是他难以解决的,要怪就怪乾隆吧,到他这一代就调整不过来了,就更别提道光了。

军务废弛乾隆帝不无辜么?他接手政权后,从朝堂到军务都是有一定了解的,我们来看看,就在他刚刚继位的时候说过什么。

乾隆:和平安逸的日子过得太久,八旗人口也渐渐增加,渐渐地奢侈靡费(这就是皇太极所担心的,也是他多次给予崇祯帝谈和机会的原因,同化加奢靡),如果让八旗去外省当官,所收来的税金,当时就顺着自己的性子给花了,当兵的呢,就知道漂亮衣服和美味珍馐,浪荡又浪费成风,现在某些旗人怎么穷的?都是这原因。

注:前期厚养,但是后期因为清廷也缺钱,而旗人吃喝玩乐惯了,几百年下来没什么生存能力,只能改租地为卖地,或者典押,失去了仅有的土地,当然就只能受穷了。

到不了嘉庆年间,就军务废弛了,嘉庆曾随乾隆阅兵,所见是“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这都是养尊处优的结果,“平时未尝远出城郭,一旦负枪荷戈,走山路数十里,汗淫淫下,喘息不宁。”嘉庆亲政后也无从改变什么了,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

尤其是厨子刺杀事件,更显示出了,就连皇帝的近侍也都不堪重用,所谓的大内高手被个厨子连捅三刀,这还是五个打人家一个的围殴场面。

土地兼并和大明王朝一样,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官绅们就是二地主,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多农民无地可种,比如琦善,自己占地256万亩。至于督抚级别的,家里有几万亩地很正常。

田地大多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拿到手的,通过放贷收回来那算文明的,直接抢也就抢了,就是吃相难看点而已,地主人数占比很小,但是却占据了一半甚至一半多的土地,穷人怎么活呢,只能原地打工,赶上天灾,头脑灵活点的还知道早跑早活命,智商感人的就真的只能在原地等死了。

土地不只是求生的生产资料,它还是阶级矛盾的爆发点,随着流民越来越多,即便很多人闯关东到了东北,原来全力保护的“龙兴之地”,大量汉民涌入,乾隆也说不出什么来了,没法管,没有活路才去那个年代的苦寒之地,已经活不下去了,再加限制那就是官逼民反结果。

而到了嘉庆帝就更加悲催,因为人口的暴增,几乎所有能开垦的土地都被占用了,甚至有流民去深山野岭去开垦荒地,这些被逼颠沛流离的流民们多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开垦荒地的行为,引发多省水土流失,上游开地,下游治水,因为水土流失堰塞河道,所以下游就遭了秧,古人也没咱们想的那么落后,官员也好,学者也罢,都研究明白了,但就是没法改,流民没地可种,荒山野岭即便有官员能管,难不成让他停手直接饿死么,所以即便嘉庆因为水患不断气急败坏下了五道谕旨,却也收效甚微,这四个字也是对嘉庆一朝的评价,但最大的责任却不在他。

总结出于篇幅考虑,对其他各项影响做个简单叙述和总结。

一个王朝的弊病和灭亡总是充斥着方方面面种种原因,一个个脑满肠肥撑得不要不要的,他会去造反?起义军问题,这对清廷的打击是完全无法忽略的,比如白莲教,乾隆没死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比如真理教等等,剿灭这几股起义军需要军费,多少钱呢,二万万,2亿,整整两个小目标,清廷财政上更加虚弱。

比如天灾方面和人口暴增引发的生态灾难,嘉道期间的天灾丝·毫·不·比·小·冰·期·差,甚至可以说更严重,明末有的天灾嘉道期间都有,而且还夹杂着人为因素,4亿人口对资源不仅仅是需求,不仅仅是掠夺,更多的是一种破坏,稍微平整些的山都被种上了玉米,但这作物不把地,水土流失太严重,嘉道时期森林面积的减少是从古至今最严重的时代,绝对不会有之一,流民们为了生存,疯狂的在全国各地寻找耕地,贵州在那年月本来都没人爱去,到了后来云贵都开满了地,中国的几大山区,但凡能叫上名的全是流民开荒,即便这样能解决耕地问题么?还是不能,二百载“土满人满”是全国现象,无论多偏僻的地方都挡不住流民的脚步。到了这个时期,什么摊丁入亩永不加赋统统都是空谈了。

经济方面,论严重性,以道光为最,关税并没怎么减少,但是因为鸦片的原因,顺差搞成了逆差,大量白银流向国外,素有新大陆贵金属最终流向地之称的中国,因为鸦片,经济再次受到严重打击。道光帝的目的不是什么禁烟,而是止住白银流失。

嘉道只是恶果的延续,真正的起因还是在乾隆统治后期,甚至可以说,所谓的康乾盛世在乾隆后期就已经虚名化了,成为官僚们歌功颂德的美好口号,尤其是吏制的腐败,直接造成民不聊生,历史如此的相像。

民不聊生的初级阶段就是涌入偏僻之地继续求生,涌入东北而不顾清廷的禁令,单只宁古塔这流放之地就涌入了多少流民,但凡有些办法,谁去那种地方。

第二阶段就是官逼民反,自乾隆晚期到大清覆灭,造反的声音此起彼伏,即便没有外国列强,大清也命不久矣,嘉道时期清廷各方面的弱化,其实就是一个必然规律,他们只是延续过程中的一环,一切弊病在所谓盛事并不如何显眼,但到了他们这里正赶上所有指标的跌落,所有严重后果渐渐浮出水平,清朝开始积弱,直到鸦片战争,中华百年屈辱史拉开帷幕。政权更迭,历史上此起彼伏本是常态,就好像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封建王朝也是如此。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