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无人驾驶和新能源电动汽车,谁才是大方向?哪个更能代表汽车发展方向?

2021-10-26 15:47:00来源:admin123zc   汽车技术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无人驾驶主攻的是硬件/软件取代人驾驶的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主攻的是电动取代传统化石燃油的技术。

所以就二者的特性看,他们并没有可比性。但二者都是前瞻性的技术,就现在已经表现出来的趋势看,二者会结合出现在汽车上,共同代表着汽车的发展方向,一个解决清洁出行的问题,一个解决轻松出行的问题。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还有着诸多分支,除了电动汽车还有比如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

其中电动汽车在国内是支持力度最大的一类,也是相对来说发展前景最大的一类。虽然能量密度较差,但有着良好的排放表现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特别是低排放(零排放)的特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大受到重视。

虽然短期内诸如能量密度、能量易存储性、充电便利性还不能完全解决,但电动汽车的上限还远远未到,比如市面上90%的量产电动汽车不能做到300km续航里程的目标,但这一目标并不是天方夜谭,毕竟特斯拉早前可是用7000多节普通18650电池就完成了这一目标(Model S续航里程440公里)。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其中,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上,A00级车型一直是销量的主要贡献者。数据显示,2017年,A00级车型销量达30.9万辆,在纯电动乘用车中所占比例在40%。

纯电动车受A00级车的青睐除了政策支持外,多数是因为它们是被用来代步或二次购车,消费力度本来就不大导致的。可以预见,未来5年内,将会涌现出一大批续航里程在300km上下的电动汽车。随着续航里程数的提升,A级车乃至越来越多的B级车会进入这一阵营中,到那时电动汽车的市场还会更加广阔。

虽然79.4万辆的销量在2471.83万辆(我国2017年乘用车销量)面前只是冰山一角,但他们却“几乎承包”了2017年大部分新闻热点和眼球,单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一项就热议不断。

相比新能源汽车,现在各家对无人驾驶的态度多是谨慎看待。虽然列强人早已入驻,但小型企业多数还是以观望和试探为主。但即便如此,也并不会影响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在汽车领域的广阔前景,因为它和电动汽车一样,都抓住了人的痛点。电动汽车抓住了我们希望呼吸新鲜空气的痛点,而自动/无人驾驶则抓住了我们希望解放双手的痛点。

所以我们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百度会公布阿波罗(Apollo)计划了,他们的目的是开放自动驾驶平台,以此获得这群观望企业的入驻和合作。(百度表示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比如智行者科技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作为最早加入百度Apollo计划的企业之一,分别于去年年中和年底推出了与京东合作的低速无人配送物流车“蜗必达”,与Apollo、海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蜗小白”两款无人驾驶车。

回到市场价值层面。据Lux Research估计,2035年北美销售的车辆中,半数将是自动驾驶汽车,全球销售量将达到1180万台。收入方面,2030年,中国为240亿美元、美国为210亿美元、欧洲为200亿美元。HIS测算,2035年,北美、中国、西欧将是全球三大主要自动驾驶市场,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9%、24%和20%。

当然,我们会说这会降低驾驶乐趣,但对于多数驾驶者来说,驾驶并不是一件有乐趣的事,特别是在拥堵和事故频发的城市交通道路上,再加之自动驾驶能够换取更多宝贵的休息/工作时间,简直是再理想不过了。

曾有专家预测,大约在2045前后,我们会迎来汽车产业的颠覆。而主要革新者就是自动驾驶汽车。到那时,整个城市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 人行道可能会消失,因为行人和汽车将会共享道路;

2. 不会再有专门的街道停车场,只是远离城市中心的停车库;

3. 交通信号等很多基础设施可能也会消失,取代它们的是能和汽车进行通讯的体积更小也更为廉价的设备;

4. 到那时,司机也将不复存在。

汽车本就是移动工具,而移动工具的终极目标就是高效运输。我们可以怀疑2045年这个时间点的真实性,但相信大家不会怀疑这个场景的真实性。

总之,新能源电动汽车好无人驾驶汽车各自都抓住了人的痛点。无论是清洁能源还是释放双手,都是变革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蕴藏的巨大财富和新的消费增长点都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到那时,汽车会将你我与整个城市乃至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汽车移动工具的属性也将被赋予更多的价值。

标签: 新能源汽车驾驶技术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