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目前现状如何?

2023-02-18 23:48:05来源:   汽车技术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一、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目前现状如何?

日本是全球汽车空调领域霸主

全球汽车空调是随着汽车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2012-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直到2018年才放缓。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达9560万辆,仍为全球汽车空调行业提供了充沛的需求。

同时,全球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五个阶段,为行业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区域来看,由于各国道路状况、交通法规、人均收入水平、用户购买心理等存在差别,全球各国汽车行业发展不尽相同,各国汽车空调行业也有明显差别。

目前,日本是全球汽车空调的霸主,因为日本厂家牢牢掌握了空调最关键的上游零组件――压缩机。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系统的心脏,是制冷剂能够在系统内循环的动力源,日本电装、大金、日立、松下、东芝、三菱重工、三菱电机都在压缩机领域有一席之地。

另外,日本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如今的销售业绩也带动了日本汽车空调行业的发展。日本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2018年日本汽车销量小幅上扬,全年汽车销量总计526.4万辆,较上年同比上升0.73%。

除了日本,美国在全球汽车空调领域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1927年美国纽约便出现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当时轰动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尽管目前美国汽车空调以进口为主,但其在大功率空调压缩机领域仍然保留强大的力量,开利(Carrier)、特灵(Trane)、谷轮(Copeland)、约克(York)等是全球知名品牌。

而且,美国同样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大国,2018年全年销量为1782.51万辆,较上年增长0.96%,其汽车空调行业市场需求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崛起,对汽车空调市场需求日趋增长,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发展也取得显著进步。根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狭义汽车空调产量达到4043万套;2018年,汽车空调产量预计在4425万套左右。

虽然我国汽车空调整体已有较大发展,但本土车用空调企业仍居劣势,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掌握在外资公司手中。未来国内汽车空调行业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培育几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优秀本土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与日本、美国企业争夺份额。

全球汽车空调行业迎来新机遇

全球汽车空调未来不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舒适性的车用配置,节能减排形势所迫及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较大技术挑战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更多的提升空间和机遇。最近几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汽车空调行业出现新机会。在汽车空调领域,传统空调不再满足新能源汽车制冷、制热要求,配备电动压缩机的热泵空调成为新时期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将带来部分部件价值量的提升,如:传统压缩机价值量在400-600元左右,而电动压缩机价值量在1500元左右;对于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热管理、热泵空调的应用中对冷媒调节范围、精度等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相对传统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可实现对新型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的冷媒流量控制要求,传统膨胀阀价格在25元左右,而电子膨胀阀价值量可达到200元。此外,未来热泵空调的普及和CO2新冷媒的应用,也将带来汽车空调行业的变革。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空调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沃尔沃跟潍柴什么关系?

沃尔沃跟潍柴没有关系,是两家不同的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潍坊柴油机厂(2007年8月改制为“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境内外投资者设立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并回归内地实现A股再上市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沃尔沃(Volvo),瑞典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曾译为富豪。该品牌于1927年在瑞典哥德堡创建。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扩展资料

沃尔沃发展历程:

2015年5月22日,由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的豪华轿车S60Inscription正式下线,开始启运美国,这是首款在华制造豪华汽车向美国出口。

2017年4月12日,由黑龙江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首批410辆沃尔沃S90长轴距版豪华轿车,将在天津港搭乘货轮出口至美国。

2018年,沃尔沃汽车集团再创全球销量纪录新高,这是沃尔沃汽车连续第五年创全球销量纪录,也是历史上首次突破60万辆大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沃尔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三、中国汽车市场现状怎么样?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分析

2012-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后,我国汽车产量由高速增长进入波动增长阶段,汽车制造行业进入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销量为2887.9万辆,同比增长3.0%,均达到近年最高值。201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到冲击,全年总计汽车产量为2532.5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608.2万辆 和2627.5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局面。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

2、中国汽车销售产品结构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87%,达到近些年最大值,随着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出现连续下滑,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81.76%。2022年1-11月,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87.61%。

2012-2021年,我国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19.7%,2016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为13%,较2009年下降6.7个百分点;随后商用车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21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8.24%。2022年1-11月,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2.39%。

3、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4、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2-2015年商用车市场一直比较低迷,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虽然2014年9月以来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有助于商用车走出低谷。9月商用车环比增长明显,但同比仍然负增长。10月份、11月份商用车月度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虽然在2014年,同比增速开始回升,但是到了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6-2020年,商用车市场回春,2016年商用车产量为369.8万辆、销售量为36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0%和5.8%。2020年,商用车市场累计产量为523.1万辆、销售量为5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7%。在疫情的影响和汽车整体及乘用车产销同步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2021年,中国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2022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

5、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有些偏好外国汽车品牌的汽车用户对于国产汽车有种莫名的排斥,究其原因应当是怕“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也就是费了好大力气终于选择到了合资或进口汽车,但忽然间外国车的形象崩塌,驾驶这些车没有那么“有面儿”了;所以为了保住这个“面儿”就开始了不遗余力地诋毁中国汽车品牌,其最好奇的问题往往是如果合资或进口车的价格和国产汽车差不多时,国产车会不会“完蛋”。

然而这是个不需要假设的问题,进口车其实没多贵哦,参考以下十台不同阶段的进口车吧。

1、双龙柯兰多,韩国进口汽车,起售价一度低至不足13万,停产了。

2、起亚速迈,韩国进口轿跑车,起售价最低不足18万,现在看不到了。

3、戴姆勒SMART(不属于奔驰),法国产德国进口车,最低不足12万,停产了。

4、菲亚特500,意大利进口车,最低价不足17万,看不到了。

5、雷诺风朗,进口轿车,最低价不足14万,停产了。

6、雷诺纬度,进口中型轿车,最低价不足18万,看不到了。

7、起亚凯尊,进口中大型轿车,起售价不足25万,没了。

8、斯巴鲁森林人或傲虎,进口SUV,起售价接近20万,几乎看不到新车了。

9、林肯MKZ,进口准中大型轿车,起售价接近20万,还在销售中但销量极差。

10、MINI汽车,进口个性小车、属于宝马旗下,实际起售价接近15万,销量极差。

这些车都以进口方式销售,对于喜欢外国品牌的消费者而言,它们是不是比合资车显得“更高级”呢?然而这些车是停产的停产、没停产的销量也极差,重点是在这些车的价格区间内都有国产汽车,而且有比它们贵得多的国产汽车且销量还都不错。所以不存在合资车或进口车的价格低就会让国产汽车玩完的可能性,这里有两个可能想不透的问题。

合资进口车为何降价

为何选择合资进口车

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会看清未来汽车潮流品牌的趋势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合资与进口汽车的降价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没有竞争力了;如果这些车真的有稳定的质量、高性能和低油耗以及丰富配置的话,它们怎么可能不热销呢?反之不能热销就说明它的价格与实际价值并不匹配,即便加上一定程度的“品牌迷惑性”也无法再迷惑消费者,毕竟在网络时代消费者有各种了解汽车的方式,曾经编织的谎言陆续被揭穿了。而让这些车显现出问题的正是价格不断冲高、品质比价高冲高还快的国产汽车,有了对比才能够进行分析与判断。

那么面对这些强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合资车想要稳定市占率就只能打价格战;但是合资模式造成了单车利润空间必须更大,车辆的研发与制造成本投入必然更低,车辆也就无法实现高品质的弊端。所以不论合资还是进口车都要出现问题,尤其是进口车还要面对关税,相同价格的车品质一定是极低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重点:选择合资和进口车的初衷是看中它的社会属性,是能够通过车辆价值体现“实力”的属性;说白了就是这些车贵一些才会买,买贵的商品就是奢侈品消费,消费奢侈品的初心无非还是想要炫耀。当然这不是说消费奢侈品是错,谁都会有些虚荣心,通过消费行为体现出价值和实力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合资和进口车忽然变得便宜了,它就会失去这个属性,它就不再有“炫”的基础;在相同的价格标准线上可以用于“炫”的成分是相当的,国产汽车的品牌也在高端化,形成的是国潮汽车风潮,此时不论从各个角度分析都没有理由再选减配严重且实际质量普遍很差的合资车或更差的进口车。所以不怕合资进口车的价格低,它的价格越低毁得越快,而国产汽车的成长决定它又不得不降价,所以未来的潮流汽车品牌已经很清晰,那就是国产汽车。

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未来中国将成为存量汽车的最大市场。在冗长的汽车后市场细分中,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汽车后市场的维保业务是消费者用车生命周期中“需求最刚性”、“消费频次相对较高”的细分产业之一。故而汽车汽车维保行业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后市场的明星赛道,持续吸引行业目光与资本的关注,发展潜力巨大。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