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汽车

汽车芯片短缺,除了导致车企停产 还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2022-10-03 04:02:38来源:   智能汽车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芯片问题只会发生电子消费品领域。比如,华为手指于美国,其麒麟高端芯片停产成为绝唱。但是没想到的是,汽车行业也会“中招儿”。

12月8日,中汽协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表示:汽车行业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芯片供需矛盾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显现。这种情况或将影响部分车企明年第一季度的生产,但对明年整体影响不会太大。同时,李邵华还提醒,由于短期内芯片供应不足,芯片价格极有可能会上涨。

实际上,“缺芯”已经造成了“涨价潮”。

早在11月26日,汽车芯片头部供应商恩智浦就已经宣布涨价。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其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遂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有消息称,恩智浦未来一年产品涨价幅度或将5%起跳,部分产品还需要客户签一年的NC、NR(不许取消,不许退货)协议。

不光是恩智浦,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瑞萨电子也于日前宣布涨价,理由与恩智浦如出一辙。另外,德国英飞凌也在酝酿涨价,只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消息。如果涨价潮兴起,预计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也会跟进。

那么芯片为什么会告急呢?

在汽车制造领域,车企的芯片采购周期一般是提前6-12个月,主要由一级供应商采购,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车企都对车市走向做出了不太客观的判断,但是下半年,国内车市持续向好发展,从而导致芯片供应出现问题。

实际上,早在2016年,中国车企就已经处于“缺芯”状态;2018年,时任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就曾提及“车企都在疯狂抢芯片”,不久前,大众汽车就由于“缺芯”被曝停产。

芯片供应是一个长链条,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一级供应商、整车企业,都涉及在内。而且一颗完整的芯片制造流程也包括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流程复杂,牵涉面广,疫情“黑天鹅”又让本就产能有些紧张的芯片制造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一旦芯片告急,将直接影响汽车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O(智能发动机控制系统)两大模块无法生产。而这两个模块基本上是乘用车领域的标配项。此外,国内车企搭载的这两个模块主要是由大陆和博世公司代工。

如今,汽车芯片已广泛用于车身、仪表/信息娱乐系统、底盘/安全、动力总成、高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各个维度。ESP与ECU产品分别在底盘/安全和动力总成板块中占据重要位置。不容忽视的是,自2015年以来,乘用车零部件平均半导体含量提升了23.4%,而在“新四化”的趋势下,车内半导体的含量还会持续增加。

此外,汽车“缺芯”在短期内却难以解决,还因为汽车芯片的技术门槛极高。和电子消费品不同,汽车芯片对环境温度、震动、电磁干扰、可靠性、使用寿命都有严格的规定。毕竟汽车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导致人身及财产损失。此外,我国自主品牌在汽车芯片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也大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总结:

在智能汽车时代,对汽车芯片的需求之多不少。如今核心芯片的产能告急却成为悬在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与此同时,国内车企也意识到,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被别人“卡脖子”。

在经历此次危机后,国内车企更应该重视自主汽车芯片的研发,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说说而已。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