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越降价越难卖,自主品牌车如何打破“魔咒”?

2022-05-24 22:42:01来源: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第一:价值需求在减弱;以前买汽车是一种很有价值感的事情,有钱可以买好一点,没钱可以买一个稍微低价位一些的,比如说国产品牌。而现在车已经非常普遍,朋友间有车已经是很普遍了,所以大家对车的价值需求在减弱,降价或不降价影响不大;

第二:消费在升级;以前大家买国产车是满足出行需求,能够在自己价格需求之内就可以,而现在降价也无法解决大家消费升级,对更好的车的需求;

第三:国际化在加强;汽车国际化在日益加强,尤其在汽车的工艺和智造上都在不断进步,所以车辆要越来越国际化发展,简单的降价解决不了问题;

第四:竞争太激烈;汽车市场过于饱和,合资和国产的产能都非常大,降价半天也抵不过产能过剩,因为大家都会降价;

第五:行业在洗牌;降价的本质是活下去,但市场洗牌是必然,要么另谋出路,降价解决不了问题。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区别 国产车到底能不能买

虽然如今自主品牌汽车早已不可同十年前相比,但消费者还是心存怀疑。曾问过一位朋友,你愿意选择国产车吗?他的回答是:让我拿几千块钱买部国产手机玩玩还可以,要是拿十几万去买一部国产车来表达爱国情怀,相信大部分国人都做不到。
其次是品牌忠诚度,中国人很少会特意忠诚于一个品牌。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品牌忠诚度?
实际上,不会钟情于一个品牌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实际的情况产生的,并没有什么好不好,这只不过是我们汽车发展的一个阶段必有的过程,到以后应该也会形成类似的品牌忠诚。而在这里,我们先说说国人经常换品牌的原因。
一、买车对国人意味着太多
在国外,很多人买车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买一辆汽车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在国内,直到今天中国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是很低,这就造成了很多情况下买一辆车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家庭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说:预算,中国人买车主要是看价格,没钱的时候只能选择自主品牌,但是自主品牌目前来说还很难让消费者去完全忠诚,所有移情别恋的情况非常多。
还有面子问题,这造成了买车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很多,比方说:你开着一个自主品牌,邻居买了一辆进口豪车,如果你的资金充足,说不定为了面子也会选择豪车。而且再加上大部分人都会有豪车的情节,除非一直忠于豪华品牌否则迟早会移情别恋。
二、汽车市场发展时间短
在十几年前有什么车型呢?从捷达、桑塔纳、爱丽舍这老三样,到后来的帕萨特、雅阁等,自主品牌最一开始仅有QQ、奔奔这样的车型。也就是到最近几年,每个企业才把自己的车型阵容扩充得差不多。打个比方,我之前买了一辆QQ代步,然后事业小成要换车,就算我想忠于奇瑞这个品牌,奇瑞也没有二三十万价位的车。产品跨度有限的情况下,谈何品牌忠诚度呢?
国内部分品牌也有很多粉丝,但是这相比于国外来说太少了,而且这些品牌只能是大企业,比如:大众,我们可以先买老三样的捷达,然后升级成迈腾,然后向上换成奥迪(也算是大众旗下)。这样的环境决定了很多人没办法对某个品牌忠诚。
三、中国的汽车文化还没有成型
国外的汽车发展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他们自然会受到父辈的影响,如果他们从小就接触一个品牌,这种先入为主会直接左右日后他们对于品牌的选择。
而我们,这跟前面说的有点像,我们汽车起步晚,发展慢,而且经济也是后来才追上来的。比方说:80后成长的家庭很少有汽车,当某个80后长大了,他就完全看自己的喜好去买车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买车没有忠于某个品牌,是因为我们才刚刚起步,而且或许很多家庭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到最喜欢的车型,需要几次尝试后才发现最合适的。
中国汽车文化没有形成,国人对于汽车的认识也不如国外的平均水平,所以太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比如:你现在开的车很费油,你朋友的车很省油,你下次很有可能换成那牌子。
其实,对于汽车品牌不忠诚并不是不好,相反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不忠诚是好事。因为国内的汽车企业水平不一,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监管水平和经验不足,这时候我们买车并不是忠于品牌,而是忠于质量、忠于性价比、忠于口碑。这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各个车企完善自己的产品,推出更好的车型。不忠诚只是我们汽车发展的一个阶段,等到以后优胜劣汰后只剩下好的厂家和产品,加上更健全的法规和监督,我们肯定会有自己的汽车文化,很多家庭也都会有自己的热爱的品牌。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