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自主王者之争,谁将笑到最后?

2022-05-12 13:36:34来源: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汽车行业发展的成熟,会加快品牌的优胜劣汰和市场份额的集中化。

数据显示,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国内的本土独立品牌数量分别为4家、3家、7家、1家,市占率依次为43.4%、55.9%、93.3%、65.4%。而国内自主品牌市占率为39.2%,数值与美国相近,但数量却达近百家。我国正处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换,车市大洗牌势在必行。

那么,谁将成为最终的王者呢?

产销规模成生命线

汽车是重资产的行业,产销规模则是汽车品牌的立足之本。研究表明,国内自主品牌的生存极限为年产销规模不低于80万-100万辆,低于这个规模则无法达到盈亏平衡,或被淘汰,或依靠其它力量扶持,艰难前行。在这里,我们按销量先将自主品牌做了分组。

第一梯队通常销量较为稳定,一般年销量都是在100万辆上下,近几年只有长城、长安和吉利达标。以2019年为例,吉利、长城、长安的销量分别为1361560辆、1060100辆和803291辆。

第二梯队是以上汽、奇瑞、比亚迪、广汽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它们的销量规模约在40万-50万辆,在某些领域优势尤为突出,精英趋势已经形成。

第三梯队目前销量集中在10万-20万辆。这部分品牌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是在市场博弈中,日渐掉队,对未来,它们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第三梯队之后,我们暂且统一归为第四梯队吧!它们的年销量在普遍在5万辆以下,有些甚至不到1万辆。对它们来说,梯队晋级太过遥远,生存下去才是关键。

此外,还有一些造车新势力品牌,如蔚来、威马、小鹏等等,这部分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主,属于刚刚萌芽的阶段,暂且不表。

“剩者”即“王者”

单靠产销量就一定能成为王者了吗?那也不一定。要知道,当初电视机行业最先崭露头角的是长虹,最后胜出来的是海信。手机行业最初爆发的是小米,现在大发的却是华为。

汽车行业最终谁是自主品牌王者现在还未有定数。但是,小编认为,年产销规模超过50万辆的自主品牌都有机会。这些品牌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产品优势,并且在品质、工艺、科技含量、性能操控和安全性等方面不断赶超合资品牌,对未来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我们来看看年销量超过50万的几个品牌,以吉利为例,它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和反应速度。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实现了品牌和销量的大跃进,还成功收购沃尔沃,并且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几乎在所有细分市场崭露头角。

自主品牌普遍以SUV为主体,但从吉利的销售数据来看,SUV的销量基本与轿车保持了5:5的比例,轿车、SUV并进,取得两开花的成绩,吉利没有偏科。同时,它的销量占据了自主品牌份额的14.55%(2019年数据),保有量相对较大,且口碑良好,更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赖。

与吉利的两头并进不同,长城汽车将注意力放在了SUV身上,将专业做到了极致。旗舰车型哈弗H6曾垄断SUV月度销售冠军长达80个月,激励无数自主品牌前赴后继。而全球工厂的建立为哈弗品牌走向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长城的身影也频现在新能源领域――收购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入股德国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与宝马合资成立光束汽车……可以预见,未来长城将给我们带来一大波惊喜。

与吉利和长城不同的是,长安的优势在于均衡和综合。它是自主阵营中第一个销量突破100万辆和第一个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的汽车品牌。它的轿车、SUV、MPV和微面在国内的销量都是名列前茅,它的研发能力、制造水准、海外业务都是自主一线。而且品牌形象良好,一百多年的工业积淀和悠久深沉的制造历史更是长安最大魅力所在。目前,长安也在着手向智能科技出行公司转型。

此外,比亚迪和奇瑞、上汽等品牌在技术和战略布局方面,也在发展的前沿,甚至在局部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他们要争夺王者地位也并非不可能。

终极目标

中国发展多年,几乎所有行业都经历了从代理到合资、仿制,再到自主研发的过程。稀释完其它国有品牌,美的、海信、海尔成为家电行业巨头;手机行业也即将收盘。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自主品牌汽车之间正在进行优胜劣汰,抢占其它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获胜的自主品牌汽车将形成1+1、1+2或1+3的局面,长期生存,因为,它们已经把优秀和创新当成了一种习惯。

而进军海外,争取国际市场份额,成为全球一线车企,将是它们的最终目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