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大众汽车是如何成为中国市场之王的?

2021-09-24 16:16:36来源:admin123zc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我从五个方面试着回答一下。

第一,先入为主的优势。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曾经邀请很多欧美和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到中国来投资建厂,但是得到的反应都很冷淡,有些公司漫天要价,丰田更是直接拒绝。当时国际上几乎所有的主流汽车制造商都对中国持怀疑和谨慎态度,不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他们的怀疑态度是有原因的:中国当时的居民收入确实也很低,1982年时人均GDP只有203美元,而大众汽车当时考虑在一个新兴市场投资建厂的人均GDP门槛为4000美元。汽车在当时中国的普及程度还不及非洲的尼日利亚:这个非洲国家每2500个居民拥有一辆轿车,中国的轿车保有量却只有20万辆。而且,中国虽然正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但是毕竟缺少经验,很多法律配套确实也不健全,既没有专利法,也没有保护投资的相关法律。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汽车仍然押宝中国市场,在1985年和上海汽车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并且一期工厂产能“高达”3万辆,在当时,这对大众汽车内部的大部分高管来说也是一个疯狂的决定,要知道,当时中国两个赫赫有名的轿车品牌“红旗”和“上海”每年加起来的产能只有5300辆。

后来的事实证明,从中长期来看,大众汽车押宝中国市场绝对是押对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销量、占有率和利润都很高,中国客户对大众汽车的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也很高,在某些群体中大众的产品被称为“神车”。不管“神车”这个代号是褒或贬,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众汽车这个品牌在中国的形象和地位。近几年,大众汽车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柴油门丑闻,以及在中国市场备受诟病的双离合召回事件,都没能动摇这种形象和地位,不得不说,这是大众汽车深耕中国汽车市场三十多年的结果。从1985年第一辆桑塔纳下线至今,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保有量已经超过2700万辆。

第二,“德国制造”的优良口碑。虽然中国马路上跑的大众汽车是在中国的合资工厂造的,但是仍然受益于“德国制造”的口碑和光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不仅是产品包装上对原产地的标注,更是高科技和高品质的代名词,是很多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舆论甚至片面神化和美化“德国制造”。就连美国的《新闻周刊》也曾经评论道:“‘德国制造’之所以称霸世界,是因为德国人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中国一些不严谨的社交媒体有时甚至把不属于德国的“神器”也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比如,我曾看到过朋友圈里别人转发的一个视频,标题是《德国农民居然用收割机摘葡萄,世界观又一次被刷新》,这个视频本身没啥问题,问题是视频里展示的“神器”其实并不是德国的,而是荷兰的。

第三,德国与中国没有政治和历史包袱,使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民间的舆论市场间接受益。德国政府和企业都很务实,通常不在敏感问题上跟中国唱反调。而且,德国跟中国基本没有政治和历史包袱。为什么说“基本没有”呢?有哪些历史包袱呢?比如,德国是八国联军的一员吧?德国占领过青岛吧?关于这两个历史事件,国内舆论基本上是不谈的。就算谈及,也是提好的方面,比如,青岛啤酒厂就是德国人建的。再比如,还记得德国人造的青岛下水道不怕水淹的传闻吗?呵呵。而日本、韩国等国家跟中国的历史包袱和政治矛盾则让日系和韩系车受累。

第四,营销和公关能力强大。针对这一点,本人不想展开论述。只想说,工业品也好,消费品也罢,普通品牌也好,奢侈品牌也罢,都没有完全完美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瑕疵和缺陷。但是,大众汽车的竞争对手比如说福特在营销和公关方面就很弱,而大众汽车似乎能雷打不动----至少在中国目前是这样。

第五,产品本身够用,性价比还可以。作为一个普通的、非豪华汽车品牌,大众汽车的竞争对手有很多。在以上四点的基础上,大众汽车的产品只要够用,性价比还可以,消费者就很开心了,对吧?

标签: 大众汽车市场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