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如何?为什么很多人不看好呢?

2021-07-25 16:06:51来源:admin123zc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电动汽车在这个以环保为主的时代,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动汽车环保,用车成本低,以成为一种共识,在汽车销量整体下降的时候,电动汽车成为一匹黑马,保有量不断的增加,接受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但总有一种声音,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处处唱衰电动汽车的前景,而这些人为什么不看好?

先说结论吧,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在,是因为离不开传统燃油车,不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不看好电池技术的进展情况,现阶段对于电动汽车,电池带来的问题成为电动汽车的一个短板问题所在,目前电车技术不成熟,就说目前电能本身,稳定度极低,储存成本极高,这就造成了电动车只在特定的工况和环境里面进行使用,加上电动汽车会一些问题导致车辆出现自燃事件,这一点也加剧了很多人都不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再一个站在一些环保的理念上面去分析,新能源电动汽车宣传的是实现节能环保低碳。

而在一些人的心里认为电动车是以电力为能源,根据我国的电力能源方式来看,是以煤力发电为主。但根据能源的来源,其节能效果和传统车差不多,加上电池本身的污染,可能推广电动车之后甚至比原有内燃机排放还高。因此电动车环保只是适合局域范围。对于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的人,基本上还是对于电动汽车了解的比较少。

虽然电动汽车有不足点,但从优点上面,电动汽车的优点还是大于缺点的,不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并不代表不认可电动汽车,正所谓有争议性的东西,才会有更多的价值所在,就像百年前汽车兴起的时候,驾驶马车的人不认可汽车发展一样。总之,就目前发展形式来看电动汽车将引领未来交通工具走向一个新的时代,新能源的使用必定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利益,对环境的破坏相对减少有利于能源节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纯电动汽车产量持续上升,销量出现下滑

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趋势下,电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两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禁售燃油车等相关政策的推动,纯电动更是成为各大车企研发的重点。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纯电动汽车(BEV)相对于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的优点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对电力有一定要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

分产品产量来看,2016-2019年纯电动乘用车增速呈逐渐下降趋势,从84%下降至66%;自2017年纯电动商用车产量增速逐渐放缓。纯电动乘用车产量增速远高于纯电动商用车产量增速。原因除了补贴上重乘轻商之外,还包括产业发展阶段已经由公共领域为主向私人领域加速推进。

充电设施保有量持续上升,补贴幅度退坡

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是便利的充电基础设施,随着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使得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略有成效后,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环节。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的大趋势下,多家汽车制造商表示将重点放在研发电动汽车上,但是市场中纯电动汽车的推广仍然存在较大的瓶颈,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影响产量增速,主要原因是车主对纯电动汽车续航的忧虑,所以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一方面除了提升电池的性能之外,还包括提供便利快速的充电设施。近年来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也逐渐增加。2018-2019年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逐渐增加,截止2019年10月底,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达到47.8万台,较2018年底增加4.7万台。

2019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幅度大规模退坡,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完全取消,获得补贴的最低续航为250km,最高国家补贴减少了一半,为2.5万元,依然是400km以上车型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幅度的大规模退坡表明将迎来全行业大洗牌,拥有核心技术的车企将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生存,靠补贴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补贴的车企将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的增加以及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完善,我国纯电动汽车渗透率逐渐上升但增速放缓,201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4.68%,较上一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了2025 年25%的电动车占比目标,2019 年渗透率4.68%离2025 年目标相差较大。

虽然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遇到较大的挑战与困难,但是汽车的电动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随着技术的突破,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提高,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将逐渐提高。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标签: 电动汽车市场分析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