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汽车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推进,来自互联网等各种行业的造车新势力将何去何从了?

2021-11-01 16:06:49来源:admin123zc   智能汽车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互联网造车模式可取-出现节点错误「造车新势力」☞互联网造车,这种打破传统的造车模式是资本的炒作,还是行业变革中必然出现的创新?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从两个方面解析。

众所周知,早期的新能源汽车有高额的补贴,参考电池能量密度以及续航里程定出了补贴线。这一阶段的所有相关行业都因补贴而疯狂,比如动力电池不顾稳定性盲目追求能量密度,以至于镍钴类三元锂电池力压磷酸铁锂成为主流。

其次面对三电成熟的供应商们,不论有没有造车积累的企业都敢于立项投资,反正只要造出来汽车即使通过“To-B模式”自产自销都能获得补贴,不能否则在这一阶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新势力品牌」是资本的炒作,在补贴一步步的减少阶段品牌也在同步减少,最终怕是剩不下几个。

尝试换一个角度分析:手机品牌中有几家自主研发生产硬件?

华为

小米

VO

苹果

等等

这些知名手机品牌的硬件基本都依靠采购,连总装制造都是依靠代工厂。那么这些企业到底在做什么呢?

似乎除了系统研发以外并没有更多了(华为例外)。然而手机用户大多不关心总装是哪家企业完成,因为装配工艺似乎是挺简单的,只要硬件是知名供应商提供就能优化出稳定的状态。剩下的则是系统在用户体验层面的差异,这是决定手机品质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汽车可不可以套用呢?

结构复杂程度手机不过是由十几个传感器与电路板加上液晶屏等零部件组成的小设备,其制造技术难度标注仅限于汽车中控屏的水平。汽车有复杂的动力系、传动系、行驶系,单纯汽车制造平台的研发就要有巨大的投入。参考大神「老罗」,他那看似很多的投资如用在汽车领域连个水花都溅不起,可想认知汽车制造为什么会成为重工业的支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之一了吧。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积累与巨大投入实现了高水平的车企,这些企业是发展自主品牌更有前途还是转型做代工厂更有未来呢?答案应该是没有争议的,那么也就是说很少会有实力强大的车企会去代工,这些“互联网造车企业”即使能找到优秀零部件的供应商,但没有高水平的装配与品控也无法保证车辆的品质,所以连知名度很高的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的汽车也没有理想的质量表现。至此可以确定这些品牌的未来了。

总结:互联网造车不是个错误的模式,因为只有跨界的「头脑风暴」才能带来创新。然而奈何汽车领域很难出现一家强大的代工厂,除非未来因车市竞争的程度过大,造成一些老牌车企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下滑,这些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互联网造车的基础。所以不能否认互联网造车的价值,但出现的节点确实不对。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标签: 汽车的智能化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