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国产汽车上汽大通的销量怎么样?买的人多吗?

2023-03-13 20:19:48来源:   汽车资讯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一、国产汽车上汽大通的销量怎么样?买的人多吗?

上汽大通官方报告,今年1-8月,上汽大通累计销售同比增长47%。

二、上汽大通怎么样,上汽大通是国产还是合资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21日,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目前车型有MPV G10、T60皮卡、D90 SUV以及V80客车等,是名副其实的国产品牌。

      

      上汽大通早前旗下的产品主要涉及皮卡和多功能商用车,而随着2017年8月上市的SUV D90推出后,上汽大通才真正开启“商乘并举”的市场战略,至此上汽大通涵盖了SUV、MPV、皮卡、轻客、房车这几大类车型,可谓是丰富了产品线和提高了竞争力。

      

      有“上汽集团”作为靠山,上汽大通瞄准的可不仅仅是国内市场,它还将触手伸向了世界各地,2017年4月, EV80新能源车亮相伯明翰车展,9月,T60相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上市,同年10月,上汽大通与德国轻型商用车租赁公司合作,为其引进200台EV80 。这些信息无疑在展示上汽大通的“国际手腕”。

      

      

      说了那么多,上汽大通的车辆到底怎么样呢?宣传造势远不及产品的数据来得更加直观,下面我们就围绕上汽大通的销量和车型市场表现来聊聊上汽大通的质量情况。

      

      据上汽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汽大通在2017年的累计销量达71117辆,同比增长54.19%,而海外市场也节节高升,在澳大利亚市场销量达到1397台,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59%,细分市场销量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西兰市场销量达到853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0%,其市场占有率突破20%,我们再来来看看大通旗下各车型的的具体情况。

      

      

      在SUV市场,被寄予众望的D90在2017年销量勉强破万,不过在新的2018年,D90的表现疲软,销量下滑的趋势十分明显。再加上D90采用的是C2B的定制模式,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处理大量不同的订单以及售后反馈问题,不过厂家显然匹配不了这样的服务水平,据相关投诉网上的数据显示,厂家的回复率不及20%。这样的结果让上汽大通在D90试行的客户个性化定制系统出现“败相”。

      

      说完SUV ,我们来说说首款搭载6AT变速箱的中国皮卡―上汽大通T60,自2017年4月上市以来,上汽大通T60累计销量达11455辆,其中海外销量达3566辆,占其累计销量的31%,值得注意的是,在澳大利亚ANCAP严苛安全测试中,T60皮卡以总成绩35.46分(满分37分)获得中国汽车品牌历史最高分,在各主流皮卡车型中也位居前列,并一举创造了两项纪录,可以说是质量和实力的最好体现。

      

      我们再来说说上汽大通的轻客市场,上汽大通V80全年销量为27638辆,表现不俗。作为上汽大通打造的商用车型,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欧洲汽车设计标准、结合了节能环保前沿理念,适用于移动商务、通勤旅游。此外大通旗下RV80 B型房车、C型房车及营地拖挂房车RT11车型的市场表现也很不错,业务同比增长114%。

      

      最后再来看看MPV市场,G10是上汽大通首款MPV ,自从2014年问世以来就备受恩宠。例如:2015年大阅兵指挥用车;2016年杭州G20峰会指定商务车;2017年人民日报两会采访用车。在这些大场合担任“御前侍卫”使得G10成了一款带有政治意味的明星商务车。在2017年,上汽大通G10的累计销量达到27019台,环比上涨58%,成绩喜人。

      

      仅仅成立不到七年,上汽大通的年复合增长率就高达80%,乍眼一看还觉得十分可观,但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组数据。

      2016,上汽大通的销量目标是5万辆,结果仅完成了4.6万辆;

      2017年,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把年销售目标定在了9万辆,然后上汽大通交出了7.1万辆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上汽大通在2015年、2016年实现的利润分别是2800万元与1.5亿元。而在上汽的规划中,到2020年,上汽大通累计总投资将突破170亿元,国内外产销规模将攀升到20万辆。

      

      结语

      从上汽大通获得 “上海市质量金奖”,再到皮卡T60和SUV D90相继获得澳大利亚ANCAP五星评级,上汽的大通的质量还是值得给予肯定的。不过同较为理想的海外市场相比,上汽大通在国内的竞争力明显不如长城、吉利和长安等品牌。随着市场的井喷,上汽大通将会面临更多的考验,目前的增长速度与庞大的资金投入是不成正比的,上汽集团需要大通承担的责任显然要更重,而在新的2018年,上汽大通订下的13万辆的年销售目标是否能如愿以偿,我们将会持续关注。

三、以2019车市销量为参照,看中国消费者最爱什么车?

作者:艾斯帝夫

2019年的中国车市充满了挑战,其间由于排放标准升级导致的技术更迭,使得消费者在新车面前多了几分犹豫。另外,电动车领域的补贴退坡,以及部分城市仍未放开购买限制,对于车市销量都产生了影响。

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使得2019年的销量几乎每个月都出现了下滑。如果查看销售数据则不难发现,自主品牌受伤最重――连续18个月出现下滑。

而对于整体车市而言,下滑幅度最小的月份出现在2019年12月,约为0.9%;而在六月份之前,大多数时候下滑都保持在两位数。

即便如此,中国乘用车市场在2019年仍然创造了超过2,000万辆的销量(2107.8万辆),这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所带来的繁荣景象,轿车的主力角色并未褪色,日本品牌呈现增长趋势;而SUV“稳中求胜”,其中又以德国品牌为大赢家――增速超过40%。

在当下,自主品牌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能够和合资品牌同台竞技,甚至在某一细分领域与之分庭抗礼,尤其是SUV市场,而MPV市场自主品牌以更低的价格和技术门槛甚至呈现出压倒性优势。

但若对比以往同期数据又会发现,中国车市的增长如我们在过去的报道里所说,是真正的放慢了脚步。与2018年相比,下滑9.5%,乘用车全年销量仅相当于2018年前11个月的量;而对比2017年的销量,下滑更是达到13.4%――2017年乘用车创造了2,430万辆的记录。

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既有百花齐放的一面,同时消费者也过分追求趋同性。在包括燃油和电动在内的车市里,总共有接近100个品牌在市场上销售,包括多达几百种车型。但其中,有100款车型的销量不足1,000辆,有一半销量不到10,000辆,而只有一款车型年销量突破了50万辆……

轿车15万以内落地仍受欢迎

毫无疑问,年销量突破50万辆的车型是上汽大众的朗逸,在2019年这款车卖掉了533,186辆,相比2018年增长了5.8%。紧随其后的是日产轩逸,尽管其官方售价略低于朗逸,但在2019年却只卖掉了470,707辆,同比下滑2.2%。

朗逸的热销也表现在霸榜上,这款车已经连续第二年位居轿车年销量榜首,而且是连续四年突破50万辆年销量大关。是什么促使朗逸成功?

上汽大众新朗逸

首先,朗逸是上汽大众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和喜好,在2008年借PQ34平台打造的本土三厢版轿车;其次,在2018年换代的时候,不仅启用了全新的设计元素,还基于大众最新的MQB平台打造,实现了技术升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大众的口碑红利助推了朗逸的销量,同时这款车的官方报价为9.99-16.19万元,实际成交价更低,符合大多数人15万元落地的购车目标。

东风日产全新轩逸

实际上,中国车市正因为能如此红火,一方面是消费者的荷包鼓起来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新车价格越来越亲民的因素。而在畅销轿车榜单中(Top15),还有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吉利帝豪,这款车几乎是自主品牌性价比的标杆车型。

帝豪继承了EC7的衣钵,与帝豪GL、电动版构成了整个大家族。前面我们说了,性价比是帝豪制胜的法宝,官方报价6.98-9.88万元,实际成交价更低,也就是说10万元以内就可以落地开回家。

帝豪的车身尺寸与朗逸大致相仿,而装备甚至比朗逸还要丰富。基于综合优势,于是帝豪在2019年卖掉了211,472辆,平均每月将近18,000辆。

吉利帝豪

在畅销轿车榜单中,“15万元落地”其实已经是厂商的普遍共识和操作模式,所以大多数车型都做到了低价格门槛。比如卡罗拉、新宝来、速腾、英朗、桑塔纳、思域等等无不如此,并且其中借助本土消费思维开发的车型也不在少数。

SUV领域自主与合资分庭抗礼

尽管销量下滑了14.5%,但是长城汽车旗下的专业SUV品牌哈弗H6仍然登上了榜首,2019全年卖掉了386,405辆。若按乘用车总榜来看,H6排在朗逸和轩逸之后,位列第三。

实际上,在乘用车(包含轿车、SUV和MPV)总榜的Top10中,仅有哈弗H6一款SUV在榜。这似乎也说明轿车仍然是中国消费者最青睐的车型,而SUV的销售似乎趋于平稳了。

而把榜单放宽到Top15的话,便会发现第十一位是吉利博越(系列,包括博越Pro),第十二位是上汽大众途观L,两款车在2019年分别卖掉232,327辆和228,951辆。虽然畅销,但两款车对比同期分别下滑9.1%和24.5%。

吉利博越Pro

按理说,途观L应该是“常胜将军”才对。即便老款丝绸之路停产,途观L的价格区间也比较宽泛:从21万元起跳,一直到31万元。再加上众多装备级别可选,对于消费者来说可选余地也很大,不应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下滑。

但实际上看过榜单便会发现,一汽大众的探岳在2018年10月上市后稀释了途观系列的销量,2019年有179,428辆被买走。

探岳论技术,和途观L同处MQB平台,动力系统也是1.4TSI和2.0TSI两种,并且分为多个功率调校版本,同时18.59-31.39万元的官方报价也覆盖了途观所在的区间,甚至更低。真可谓兄弟阋墙,钱还都被大众集团赚走了。

上汽大众途观L

一汽大众探岳

另外异军突起的是自主品牌的车型,诸如荣威RX5、长安CS75、哈弗M6、宝骏510甚至长安CS35,都因为价格门槛低而颇受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城市的消费者喜爱。

其实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很明确,预算不多,但要好配置、高颜值以及大空间,正好自主品牌能满足,基本是舍我其谁的状态。

热销MPV集中在低端市场

如果是SUV市场呈现出自主和合资两重天的状态,还有分庭抗礼的格局,那放眼MPV市场,基本上就是自主品牌的天下了。

在能叫得出名字的畅销MPV车型当中,仅有三款为合资品牌车型:别克GL8、广汽本田奥德赛以及东风本田艾力绅。这三款车的2019年销量分别为148,121辆、44,481辆和31,630辆。

对比2018年,除GL8小幅度增长2.6%以外,另两款车都不同程度出现下滑了。

五菱新一代宏光S

这三款车比较有意思的是,像GL8主力消费依旧是商务市场;而奥德赛更偏向家用,艾力绅则两头都想占。

此外,相比自主品牌MPV,这三款车的售价都在20万元往上,在国内属于中高端市场的主力选手。

别克GL8

广汽本田奥德赛

由于需求和理解不同,实际上中国的MPV市场是以低端入门级产品为主,而真正需要大空间、多功能的消费者早就转投SUV阵地了。

因此,我们也看到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五菱宏光长期霸榜,这款车实际上更偏于Van厢式车的范畴。在2019年,宏光卖掉了374,878辆,同比下跌21.3%。

不过同一集团下的宝骏品牌则有所收获。比如宝骏730和360,两款车分别卖掉98,912辆和62,284辆。

730属于宝骏品牌中定位稍高的MPV,价格为6.08-10.88万元,其车厢布局更接近欧洲MPV的模式,甚至可选模式更多;而360定位则略低一些,价格在5.68-8.08万元。

不过这两款MPV都不属于大城市消费者人群的关注车型;其次,既能载货、又能拉人的产品特性是其一专多能的体现。

宝骏730

有许多消费者渴望欧洲化的MPV导入国内,但现实状况却是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SUV领域。

这样的状况实际上在欧洲也类似,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雪铁龙即将停产经典的MPV车型C4 Picasso(现在叫C4 Spacetourer),而接班车型就是C5 Aircross――欧洲版的第二排为三个独立座椅。

热衷MPV的欧洲人都变通了,我们又何必死守原教旨主义呢!

大众仍旧是国内车市霸主

从宏观来看,在2019年大多数车型的销量几乎都有下滑,但SUV领域所受到的冲击似乎更小,下滑仅为6.7%。

对比来看,轿车下滑10.4%,而MPV更是下滑18.1%。我们虽然看到轿车的销量依旧是主力,但看大盘状态会发现,SUV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43.6%,同比上升1.3%,创历史最好记录。

到目前,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仍然有61.2%,这是继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究其原因无非是此消彼长――自主品牌份额下滑了15.2%,遭遇了“滑铁卢”,相当于是让出了原有的市场份额。

具体到派系来看,欧洲品牌下滑1.9%,美国品牌下滑22.8%,韩国品牌下滑22.8%。

广汽本田皓影

东风本田CR-V

只有日本品牌增长了3.1%,目前日本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21.7%,是从2011年以来最好水平。

日本品牌推陈出新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也强化了本土车型的开发,尤其是“一鸡两吃”模式玩得炉火纯青。比如广汽本田造一台CR-V,那么对应地,东风本田就要造一台皓影。追根溯源,大众汽车无疑是“榜样”。

最后不可否认,大众汽车集团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赢家。

尽管车市整体下滑,但在众多新车、经销商网络和丰富的产品组合推动下,大众在2019年销量仅下滑了0.9%,努力设法保持了稳定。而包括南北大众在内,VW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4.6%。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下,2020年的中国车市相比2019年更加充满不确定因素。大众还能继续霸榜吗?日本军团会不会后发制人?自主品牌能否止跌回升?十一个月以后,自然见分晓。【END】

本文数据参考自:盖世汽车、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选车网、搜狐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