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资讯

简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2022-12-21 13:24:29来源:   汽车资讯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包括四个基本过程:
1.压缩过程:
制冷剂R134a在蒸发器中吸收车内热量而气化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汽,然后被吸入空调压缩机。
2.放热过程:
压缩机在发动机驱动下旋转,将制冷剂R134a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体送入冷凝器;制冷剂被环境空气冷却,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后,由气态冷凝成液态
3.节流过程:
液态制冷剂经储液器过滤除去水分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膨胀阀或孔管)的节流、减压作用,体积突然变大,成为低温、低压的液雾状混合物进入蒸发器。
4.吸热过程: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周围空气中的大量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又被吸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的工作。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使车内温度降低。

汽车空调怎样维护?

汽车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得到正确的维护保养。

压缩机:压缩机的安装支架不得松动。传动三角皮带松紧适宜,过松会引起打滑,造成压缩机转速下降,制冷量不足;过紧又加剧皮带磨损,以及造成曲轴轴承过早损伤。压缩机冷冻机油油面高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冷冻机油消耗量极少,如果从压缩机的视油镜片中看不到冷冻机油,则说明冷气系统中存在泄漏现象,应及时维修。

冷凝器:为了保证整个空调系统能正常工作,制冷效果良好,保持冷凝器表面的洁净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经常清洗冷凝器,防止油污、泥土及其它杂物附在冷凝器上。清洗时注意不要把冷凝器散热片碰倒,更不能损伤管子。蒸发器:在蒸发器的进风口处,一般都装有空气滤网,空气滤网应每周清洗一次,以免车内的灰尘、杂物吸附在空气滤网上而阻碍空气流通,造成制冷量不足。

空调管路:要经常检查空调系统各软管有无磨损、老化现象。空调系统中大量采用橡胶软管,如果这些软管有磨损,待环境温度升高、制冷系统工作时就会爆管,导致制冷剂、冷冻机油漏光,空调系统完全失效。如果软管已破,空调还继续运转,则会导致泥土和水分大量进入压缩机等部件,使得整个冷气系统报废。因此,一定要经常检查橡胶软管,发现有摩擦的情况要及时处理,对已破了口的部件要用布把破口包扎好,并停止使用空凋,尽快送去维修。

汽车的空调和暖风是怎么打开?

1. 现在大部分车型首先要满足前提条件--车内和车外都有了温度传感器,电脑分析当不符合开启的条件时,汽车空调系统是不会工作的。当符合开启的条件后,继续后续操作。
2. 开启空调。汽车启动后,等待发动机转速稳定后,此时可以开启空调冷风,将空调的循环方式调整为车内循环(制冷效果最佳,等温度降低后,可适当开启外循环模式循环下车内空气);调到冷风模式,有的车为蓝色区域,有的车用雪花表示开启空调AC开关,空调鼓风机档位调整到适合档位,调整出风口风向(冷风一般为向前吹风)。
3. 开启暖风。汽车启动后,大约8-15分钟后,水温升至正常温度,此时可以开启暖风。也就是水温升至中间时,将空调的循环方式调整为车内循环,调到暖风模式,有的车为红色区域,有的车用太阳表示。不要开启空调(不要开启AC开关),因为暖风是利用汽车自身的热循环,节省能源。空调鼓风机档位调整到适合档位,调整出风口风向,暖风吹风方向一般为向前及脚下吹风。
4. 冷车启动不要立即开暖风。先启动发动机预热,等发动机温度指针到中间位置后,再打开暖风,同时把空气循环设置为外循环,让车内的冷空气排出车外,再等待2-3分钟后,将空气循环设置为内循环即可。
5. 长时间开启暖气需适当换气。车内长时间开启空调暖风后,不少人在感到明显暖意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呼吸起来不太舒服的感觉。可以将四个车窗打开一条细缝,将部分车内污浊的空气驱除,这对开启空调暖风之后感觉胸口发闷的症状,会得到有效缓解。
6. 温度不宜过高。不要直吹面部 冬季开车时暖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造成困倦而引发事故。特别是在高速路行驶过程中,如果暖风温度开得过高,就更容易加重车主的困倦,极有可能出现事故。
7. 暖风可应对车内反复起雾。面对反复起雾,车主可以尝试开启暖风除雾的方式,把空调温度调节按钮转到暖风方向,空调方向按钮转到玻璃出风口,这时热风就会直接吹向前挡风玻璃。
8. 但要注意,这种暖风除雾的方法,开始时不会像冷风除雾那么快,一般会持续1-2分钟,通过热风将玻璃上的湿气都吹干了,不会出现反复起雾的情况。
9. 暖风易生细菌,保持干燥少吸烟。冬季长时间关着车窗开暖风,使得大量的细菌有机会在车内得以繁衍。因此,我们使用暖风时还应特别重视预防细菌的滋生。
10. 预防湿雾的产生很简单,可以在停车前几分钟关掉暖气,在外循环开启的状态开一会儿自然风,这样空调管道内的温度就会和外界气温接近,从而保证了空调系统内的相对干燥。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