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市场

国内私家车越来越多,为什么共享闲置汽车却没有市场呢?

2022-05-31 06:57:54来源:   汽车市场 编辑:众创汽车资讯网

伴随着我国以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以功能型构建的商业市场也在急速的面临着转型和升级,一个智能生活的时代即将到来!

智慧东家率先提出了以虚拟人服务代替系统功能服务,让服务贴近智能生活化。智慧东家以平台型企业的形态给服务群体带去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共享单车(汽车)经过17年犹如过山车一样倒闭停运,对18年及其以后前景有什么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我看待这件事就是体验感太差。我记得好像是摩拜单车我第一骑上去的感觉就是这不是单车,没有舒适感可言,如果十分是满分我想我可能只会给三分,首先车子特别重。一开始我的理解就是共享单车的初衷就是利用押金进行二次投资,但是很显然这个投资也不是特别容易,如果说是让租赁费赚钱那可能纯属开玩笑。所以共享单车发展成这样和用户体验以及后期的押金退还还有其他同行业的搅乱最后没落是必然的。

共享出行问题重重,你认为共享出行行业会有未来吗?

纠正一点,实际上至始至终,共享单车都不属于共享经济,其本质就是租赁。共享经济本身的概念是使用剩余物品。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

国外共享经济起始,是利用他人的空间,比如沙发客经济的沙发租赁,利用他人的时间,比如零工经济,利用他人物品。共享经济当中,平台就是平台,平台链接用户和出租者。共享经济有天然缺陷,也有天然优点:优点是充分利用了物,并且给一些人提供了自由度相对较高的工作,缺点就在于平台没有办法控制双方信用。当年滴滴的顺风车有一定的共享性质,但是安全却是个问题。女孩子也不敢去陌生人家租沙发,特别是治安不佳的国家。

而国内的共享单车,实际上是租赁业。其单车是自己的,而这个模式在之前并非不存在,很多城市早已存在公共自行车。虽然表面上这些公共自行车需要固定的点,还有点排外,便捷性也较差,但实际上公共自行车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共享单车。共享单车那种零散停放的便利,建立在大量人工管理投入上面。

共享经济有未来吗?第一点要做到的就是降低成本。我们上面看到了共享经济真正的定义,就是要让出行成本降低。所谓欧洲穷游的基础,就是各种共享经济。而在中国共享经济领域大量的参与者谋求的是垄断。在过程中没有降低出行费用。于是共享概念便南辕北辙。

另外,个人也希望监管要懂得放手。技术是会提升,在如今定位技术如此发达,到处都是摄像头的街道,理应我们会更安全,也可以增加实时的视频追踪来保证安全。但是在共享经济领域,除了提升安全之外的限制应该减少。比如早期共享单车为什么实施押金制度?因为在共享单车这个故事里面,押金的财富溢价和流动性被这些公司早早的纳入到了项目方案当中。也就是说共享单车一开始就打算利用押金,就好像银行有很多存单,但是只要储户不同一时间上门,银行就可以继续运作下去。但是监管在这个层面上掐断了流动性。当然押金必须是可兑换的,但押金的另一部分不动用的部分应该可以利用一下。(当然,监管层面的框架并非只是如此,共享经济作为一种自由市场的资源配置手段,本身就不可能纳入到条框当中。应该通过让平台被私人起诉,并赔偿的方式来逼迫其提高质量,而不是给他带锁链,放手比较好。)

共享经济的核心一定是降低成本,包括通过技术降低成本,也包括降低行政监管成本。当然,我们也考虑了广告投放,大数据运用等等未来的可能性。不过,有时候好高骛远也会有问题。共享单车全行业的确没有实现这些在PPT上曾拥有的盈利点。

共享单车的出路就是给阿里这种大平台提供数据,本身是无法完成自身造血的,也是无法独立存活的,只能寄生在大平台的生态链中。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本身不能成立,有致命的问题,他的火爆有多重因素的重叠,下面我从三个层面来阐述,第一是概念造得好;第二是商业模式有缺陷,第三资本急需一个有想象力的项目给LP一个交代。

一、共享单车概念造得好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有人说是因为人会制作工具,会制作火,这是人从猿变成直立行走的人的根本原因。那么人之所以能够发展是依靠什么?是因为人会制作“概念”,或者说是“想象力”,人通过制作“概念”或者“想象力”能够把未来的、虚的东西描绘出来,能够把认同这个“概念”的人都集中到一起。我们可以去想象,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维系社会的制度不就是各种“概念”吗?

那么这个和共享单车有什么关系?有关系,我再举一个例子,我工作之前特别喜欢那些说“利他”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人”,因为他们总是为他人着想!对于那些“利己”的人,自己是不太喜欢的,因为他们自私!但是在社会上混了这么些年之后,我的观念变了,我认为世界是由利己在推动的,企业经营是建立在利己之上的,商业模式也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之上的,凡是说利他的,要么是一个历经世事,饱经人事仍然拥有一颗菩萨心肠的智者(这种概率极低),要么是不谙世事的小白,剩下的就是骗子!我这个话可能有点绝对,但是大家可以往身边的事情上去套!去复盘!所以到目前,我如果找人合作,我首先要想清楚这个事情对自己的利益在哪里,然后再想清楚这个事情给对方的利益在哪里!反之,如果对方找我合作,我要知道这个事情给对方的利益在哪里!如果对方只强调对你的利益,却aa对自己的利益闭口不谈!这种项目我是万万不敢接的。由此我总结的一条就是要持续的合作发展,就需要双赢!就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也能给对方带来利益。

说回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的理念就是“利他”,大家可以看所有的共享单车的宣传,都是这个理念,在运营中也是一样,期望以极低的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那么共享单车他的赢利点在哪里?不知道,管理团队应对这个问题都是“利他思想”,但是利他的结果就是ofo在融资超过百亿人民币,都“消耗掉”的情况下,还挪用了用户的押金,至今仍有超过10亿元以上未归还!最近几年凡是用“利他”理念来说服我做的项目,最后发现几乎都是骗局!

“利他”是人的一种善念!但是完全应用在商业领域那就是慈善!慈善是没有回报的,只有付出的!商业行为是需要有回报,回报的收益覆盖掉付出的成本才会持续!贡献单车是近几年来包装得最好的“利他”的项目,也正是因为共享单车的火爆,这种“共享”的“利他”模式在各种领域兴起,很多都没有出现在主流的媒体中,众人不得而知,但是各种贡献概念的活动在各地举办,一个概念一经创造,就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共享单车本身没有前途,但是共享这个概念是可以获得他人的钱财的!

二、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有问题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建立在痛点的基础上,这是一切商业模式的起点,你的产品就是这个痛点的解决方案,你的解决方案能够被用户接受有两个条件:第一、你的产品比当下用户用的解决方案有效率。第二就是你的价格比现有的解决方案要低(或者是比忍受现有的痛点付出的成本要低)。

最后一公里的出现有哪些竞争对手?第一是“11路自行车”,也就是用户自己走路,毕竟走1公里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也就是10分钟的事情,比起找车,取车,停车等程序,走路也并不是很大的成本。走路10分钟不是多么不能忍受的事情。第二个就是公交车,距离如果超过1公里,公交车也是一个替代方案,因为公交车的价格也很低,而且距离可以长得多。第三就是滴滴打车,滴滴打车的起步价也不高,非一线城市也不到10元。在一二线城市,公交、地铁系统都比较发达,最后一公里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而且公交和地铁是政府补贴的,所以才会那么低的价格!共享单车如果拼价格,根本就拼不过!

你的产品要想持续的提供,那么你的产品要比成本价高,但是共享单车显然没有,他是以低于成本价在持续的供给产品,所以要想扭亏为盈,涨价是必然的!但是当你涨价到2元/小时的时候,谁会来用,你原来设定的那些用户会来用吗?在乎一两元钱的人经济是什么水平?他们的价格敏感性极其的高!

我记得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曾经为了宣传共享单车的好处,举个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中,有一个用户在凌晨还在使用共享单车,而且是高频的固定在使用,时间都比较长,路线和轨迹都很长,后面调查才知道,这是一个清洁工人。清洁工人的工资是多少?他们都是很早就起来打扫街边的卫生了,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公交,所以共享单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所以最后胡玮炜深情饱满的说到,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摩拜就是价值!

清洁工使用共享单车的例子作为鸡汤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商业上也“反证”了其商业模式的缺陷!因为应用场景太少!用户太在乎价格!“得屌丝者得天下”的前提是你的产品提供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最后是趋于零的,但是共享单车不是,他是需要不断增加单车的,这个是硬性成本的!而你一旦提高价格,就会遇到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会促使用户选择其他交通方式,走路或者公交!

再一个,摩拜单车也是在反人性的,人性是自私的,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谁不想据他人之物为己有?大量的单车被损毁!大量的单车被个人撬开后作为私人专用!但是你没办法去追究!因为成本太高了!你的维护成本和追溯成本会高到你无法想象!

这是一个企业永远不知道有多少固定资产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本质是一个重资产的商业模式,因为都是企业自己购买的单车!何来的共享?明明是租赁啊!

三、资本催生的产物我们知道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一个商业模式也是一样,那么共享单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资本,从始至终都是资本推动的结果!和技术无关、和创始人无关!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资本愿意继续玩下去,这个模式就可以持续,但是资本不愿意继续这个模式就玩不下去了!这个商业模式没有任何的技术和管理的门槛,进入的门槛只有一个,那就是资本!摩拜被美团接手了,所以摩拜还活着!创始团队也获得不错的回报!

ofo的创始人坚信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是自己的团队,然后没有资本接盘了,最后自己就陷入了困境!

ofo诞生于2015年,摩拜 诞生于2016年,当时的资本背景是什么?一方面“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基金募集急剧增长,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手里握着大把的资金,需要一个明星项目去投,更需要一个明星项目证明自己的投资能力。同时滴滴的大获成功,“共享”的概念大火,共享经济成了最火的经济名词,同样处于共享概念和出行领域的ofo成了最好的“标的”,而且创始人很牛逼,北京大学的本科和硕士生,并且是学生会主席!徐小平当时投的时候,也说了他看不懂共享单车,但是创始人的这份履历他也会投!徐小平的理念是投资就是投人。明星般的商业概念+明星创业团队+明星投资人+有钱急需花出去的投资机构,多重因素下,诞生了共享单车这种明星项目,也诞生了一个资本的泡沫!

阿里投资共享单车很大原因是为了支付入口,对阿里来说,即便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阿里失败的项目本来就很多!况且可以为自己的支付领域添砖加瓦。也为未来的大数据提供数据积累。共享单车没有门槛,唯一的门槛就是资本,所以阿里在ofo不听话的时候,迅速扶持了哈罗单车。

标签:

版权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